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390条 . 查询时间(1.673 秒)
布洛赫点是矢量场中的奇点,其周围的矢量朝向空间中的各个方向。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在磁性材料中预测磁化布洛赫点的存在。它们在涡旋的翻转、斯格明子的形成与湮灭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联系经典磁学和量子磁学之间的桥梁。在磁性材料中直接观察到磁化布洛赫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在铁电材料中,仅有少数理论工作预测极化布洛赫点会在特定条件下出现。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国际交流计划(PIFI)的访问学者Lopez-Corredoira Martin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团队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王海峰博士等人所在的国际团队基于LAMOST巡天数据揭示了距离银心29.34万光年的遥远银河系外晕中恒星的数密度轮廓和三维空间分布,发现银河系可能没有那么多显著的吸积并合特征,银河系外晕或许比之前认识的...
行星的大气层或因多种原因离开行星进入太空。其中,上层大气以整体的行为猛烈离开行星的方式,被称为行星流体大气逃逸。相对于其他单个粒子的大气逃逸方式,流体逃逸过程要猛烈得多。流体大气逃逸在太阳系行星的早期可能发生,但现在已不复存在。然而,科研人员通过空间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发现流体逃逸在一些离宿主恒星很近的系外行星上存在。流体大气逃逸不仅改变行星的质量,而且影响行星的气候和宜居环境。
中国天眼(FAST)发现一批迄今最遥远中性氢星系样本。2024年5月1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氢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通常以中性氢的形式存在。中性氢是星系中气体循环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恒星形成区提供燃料,是探讨星系动力学结构的重要探针。同时,中性氢旋转曲线提供了暗物质存在的观测证据,为建立标准宇宙模型奠定了基础。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曹亮与合作者,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多功能物性测试系统,在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的晶体研究中,引入层间平移自由度,为材料物态的有效调控提供了“纯净”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在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期(距今约260万年),北半球冰盖迅速扩张,在格陵兰岛、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冰盖不仅厚度增加,而且规模扩张和厚度增加,同时伴随着更多冰筏碎片输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这一晚新生代大冰期的形成是整个新生代以来最重大的气候事件之一,标志着地球气候系统经历了长期的冷却趋势,从“单极冰室”模态过渡到了新的“双极冰室”模态,冰期-间冰期变化幅度大幅增加,并且这种气候模态一直持续至今。北半球冰盖...
2024年5月11日,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丁明屹和施建荣研究员、闫宏亮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中分辨率巡天的大量光谱数据,精确测量并发布了约 45 万颗恒星的锂元素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锂丰度数据,对研究锂元素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4,ApJS,271,58)。
从植被的功能角度出发,植被可分为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是指枯枝落叶层、农田残茬以及处于休眠和枯死状态的草、叶、枝和干等。非光合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是非生长季地表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氮氧化物(NOx)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实现电催化脱硝(N2为目标产物)应从催化剂工程转向反应器优化。
2024年5月9日,“植物疫苗促进小麦抗病、提质增产绿色技术”现场观摩与调研交流活动在襄阳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柏连阳、张献龙,校党委书记高翅,校长助理宋小春,姜道宏教授研发团队成员,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学者,襄阳市、襄州区相关单位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底栖生物扰动是红树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特征之一,在红树林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土壤中大型穴居大型动物群类似于生物扰动器,其存在和活动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显著影响微生物驱动的碳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关于红树林底栖动物(如招潮蟹)的挖洞活动对土壤甲烷排放及其在微生物机制尚不清楚。
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在线发表了题为“Glycogen synthesis is required for adaptive thermogenesis in beige adipose tissue and aff...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重要非生物因素。近年来,栽种水稻成为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的主要方式。然而,土壤障碍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提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大小一直未明确,导致生产上的各种调控措施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对盐碱土的障碍进行定量解析非常必要。
烯烃氢甲酰化是羰基化反应的一种,从烯烃和合成气(CO/H2)原子经济性100%的得到碳链增长的醛,可以进一步制备醇、胺、羧酸等一系列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通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各种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两千万吨,贵金属铑Rh是目前主流的氢甲酰化催化剂。丰产金属钴Co具有成本优势(Co价格仅为Rh的约万分之一),但由于其固有的低活性和低稳定性,用于氢甲酰化的Co基催化剂发展缓慢。
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在线发表了题为“Glycogen synthesis is required for adaptive thermogenesis in beige adipose tissue and aff...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