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相关记录201条 . 查询时间(2.515 秒)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绍春课题组在二维极限下电荷密度波(CDW)与电子强关联效应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在非大卫星(star of David)结构的单层VTe2-2√3×2√3 CDW态中发现了电子强关联效应和莫特能隙。
近日,南京大学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研究组在液晶平面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精准构筑双层相反手性胆甾相液晶的横向与纵向微纳结构,探究了动态、反射式旋光色散效应及自旋解耦的几何相位独立调制,实现了多元刺激响应、多维度复用的动态彩色全息,为软物质光子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自1986年高温超导体被发现以来,高温超导机理的揭示一直是从事超导实验、理论和计算研究人员的重要目标。在高温超导发现之后的30多年里,非常规超导材料主要发现于铜基和铁基材料。铜基和铁基超导母体的性质具有很大的差异,前者电子具有高度的局域性,属于莫特绝缘体。后者的电子具有很强的巡游型,呈现出金属性。新超导体系的发现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理解和新材料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Li等在元素...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刘晓峻教授和程营教授课题组在非厄米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实验实现了声学体系中的反宇称-时间(APT)对称态,并研究了拓扑缺陷态的声局域模式随宇称-时间(PT)对称相变的变化规律。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梁彬和程建春课题组在跨水空介质的声波操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构建了具有高效水-空声耦合功能的人工界面材料,首次实现了在空中对水下声信息的高灵敏度远程检测。
2023年6月14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召开“量子理论及应用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计划论证会。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处主任于鑫,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出席会议。会议由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安娴主持。
由南京大学(王锐副教授、杜灵杰教授、王伯根教授)、美国麻省大学大学艾姆赫斯特分校(Tigran Sedrakyan副教授)、北京大学(杜瑞瑞教授)组成的合作团队在电子-空穴关联系统中激子拓扑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该工作在理论上提出了关联激子由于阻挫效应导致强量子涨落所产生的玻色子拓扑序的新机制;实验上在电子-空穴浓度不平衡的InAs/GaSb量子阱中观察到了通过激子形成的时间反演对称破缺的...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聂越峰教授课题组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学锋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制备高质量的镍基超导薄膜(La0.8Sr0.2NiO2)及系统的磁输运性质研究,揭示了该体系中存在与铜基超导类似的上临界场各向异性,为理解镍基超导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结果。
超导是凝聚态物质中的电子发生配对和凝聚以后的宏观量子相干现象,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奇特性质。基于超导开发的装备和器件可以在电力、能源、医疗、大科学工程、通讯、国防等方面带来颠覆性的应用,因此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把超导列为21世纪的战略高技术进行支持和研究。2023年3月7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副教授团队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大会上面报道说在一种掺氮的镥氢化物(nitrogen...
长余辉材料研究中,有许多余辉机理模型,如Matsuzawa模型、Aitasalo模型、Dorenbos-Nakazawa模型,以及Clabau模型(图1)。其中,Dorenbos-Nakazawa 模型,因其能较好地解释大多数余辉材料的机理而被业内广泛认可。然而,该模型在推断其电子陷阱、载流子/陷阱的归属方面依然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一般来说,稀土掺杂的余辉材料主要是由 Eu2+与三价稀土离子 Ln...
标准模型预言中微子没有质量,但从中微子振荡实验知道,它们一定是有质量的。特别是,为使中微子在它们的三种“味”之间振荡,它们的平方质量差必须不为零。振荡数据表明,至少有一种中微子态的质量必须约大于50 meV,但是观测结果没有告诉我们这3种态中哪一种最重(数据容许有两种可能的质量顺序,称为“正常的”和“反转的”)。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周又和教授撰写的专著《超导电磁固体力学》(上、下册)在获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近日,依托兰州大学建设的量子理论及应用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教育部批准立项,这是学校在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方面的又一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利用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首次探测到了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基于此发现,该团队准确测量了M42电离区的碳氧离子丰度。研究成果表明,离子射电复合线有望成为测量元素丰度的常规手段,对精确测定星际空间,特别是高度消光区的元素丰度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现于近日发表在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2023年2月21日至22日,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教师谢成诚、肖菊兰、袁曦、刘洪利、陈琦在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容冠电磁兼容测试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电磁兼容测试培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