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量子光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量子光学相关记录205条 . 查询时间(3.19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和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演示了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他们在50公里的光纤链路上,误码率达29%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了安全密钥,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与来自华盛顿大学的许晓栋、香港大学的姚望合作,首次在类石墨烯单原子层半导体材料中发现非经典单光子发射器,从而将量子光学和二维材料这两个重要领域连接起来,打开了一条通往新型光量子器件的道路。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同期“新闻视角”栏目撰文评论该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015年5月5日至6日,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Center for Quantum Technologies)高级研究员Paul Condylis博士来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A Compact Multi-layer Atom Chip”的报告。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震主持了报告会,全所30余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近红外激光激发、光毒性小和光漂白、自发荧光干扰弱及组织穿透深度大等优点,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有机荧光染料双光子吸收截面(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sections,σ) 小、双光子激发发光亮度(Two-photon excitation brightness, σ×, 其中为发光量子产率)低,难以实现活细胞或深层组织高质量双...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发展了量子光学实验方法动态调控“人造原子”的单光子发射,在两能级原子体系中通过多激光缀饰态和量子干涉机理消除自发辐射谱线,证实了多光子ac斯塔克效应和自发辐射相干理论,为固态体系高性能单光子源和量子计算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3月6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Editor’s su...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带领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史保森小组在高维量子中继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的量子存储,进一步证明了基于高维量子中继器实现远距离大信息量量子信息传输的可行性。相关研究已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2014年12月26日,第八期“尚光学术沙龙”活动在溢智厅举行。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韩申生研究员作了题为“上海光机所的鬼成像研究-从量子成像到信息光学成像”的学术报告。
近日,浙江大学高新材料化学中心彭笑刚课题组和金一政课题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制备方法基于低成本、有潜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溶液工艺,其综合性能超越了已知的所有溶液工艺的红光器件,将使用亮度条件下的寿命推进到10万小时的实用水平。这种新型QLED器件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有力竞争者。11月6日,相关成果第一篇论文“Solution-processed,high-per...
近期,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智辉博士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身份在《Nanoscale》期刊发表文章《Enhanced normal-direction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of dual-emitting quantum dots on a cascaded photonic crystal surface》(Nanoscale, 2014, 6, 14...
2014年10月24日,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了第四届第四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郭光灿院士、副主任马龙生教授,以及王育竹院士、李天初院士、李儒新研究员等14位委员和实验室部分科研骨干共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郭光灿院士主持。
量子工程卓越中心落户浦东     量子工程  浦东  战略       2014/9/12
2014年9月11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支持中科大量子通信科研团队在浦东发展,支持“上海中科大量子工程卓越中心”园区建设,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新的活力、导入新的资源。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出席签约仪式。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签署了《p合作协议》及《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战略合作协...
2014年8月15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项目“量子有序现象及其多场调控研究”中期总结会在北京召开。项目责任专家、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研究团队参加了会议。首先首席科学家方忠研究员对项目前两年总体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随后各课题负责人对课题进展情况、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下一阶段的规划做了详细总结和汇报。与会专家在审阅项目中期总结报告、听取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汇报的基础上,对项目的科学意义、工作状态...
记者2014年7月18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任希锋研究组在量子集成芯片研究上获得新进展,他们在量子集成芯片上成功实现单个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量子干涉,且其干涉可见度达95.7%,这是迄今公开报道的国际最高水平。成果日前发表在著名期刊《物理评论A》上。
在2014年7月4日至5日举行的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Quantum Molecular Science, IAQMS)第51次院士大会上,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文剑教授,因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方面的研究,当选为该科学院院士。此前,他还曾获得“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奖”(2006年),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对40岁以下青年理论化学家的最高荣誉...
2014年6月13日,国际著名强场超快激光物理学家、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研究所所长Ferenc Krausz教授访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并应邀担任上海光机所第九期“清河之光”论坛演讲嘉宾。Ferenc Krausz教授作了题为“实时观测和电子运动的控制”(Real-Tim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of Electron Motion)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