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量子光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量子光学相关记录204条 . 查询时间(2.525 秒)
2017年9月9日,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 “未来科学大奖” 第二届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我校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获得“物质科学奖”。与潘建伟院士一同获得本年度“未来科学大奖”的还有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获得“生命科学奖”、北京大学许晨阳教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潘建伟院士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理由是: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近日,我校在量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自动化学院青年教师杨柳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世界著名的物理学顶级学术周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 118, 233604 (2017)]》)上发表学术论文《量子动力学方法分析辐射压力致冷过程》Radiation Pressure Cooling as a Quantum Dynamical Process》)。...
2015年7月,一篇名为《基于胶体量子点纳米材料的光谱仪》的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学界因之轰动。“这是人们第一次在光谱仪中使用量子点”“科学领域上最重要的科研工具之一现在适合于你的手机”……国外媒体的纷纷点赞,显示出量子点光谱仪的非同寻常。 论文的第一作者正是鲍捷。同期《自然》杂志还刊登了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科学家的专题评论文章,文章说“这种优雅地将纳米技术与数码相机影像传感器集成的方法克...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曲松楠课题组首次研制出可见区全谱段荧光碳纳米点,并提出一种新的方便快捷的复合方法制备出具有高荧光量子效率的全谱段荧光碳纳米点及其复合荧光粉。该工作对于研究碳纳米点的发光机理以及推动碳纳米点在照明器件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Adv. Opt. Mater., DOI: 10....
量子遂穿是量子力学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对量子隧穿电流的测量,可以实现原子尺度的表面成像,是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但如何描述和测量电子在势垒下的动力学行为一直未得到深入研究,在原子波函数层次上,开展量子遂穿的实验研究一直是比较困难的。在飞秒强激光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激光场会将原子内部的库伦场压低,形成了处于基态电子可以发生隧穿的势垒,即隧道电离。自前苏联科学家L.V. Keldysh首次从...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张首刚和张晓斐带领的冷原子理论研究团队在自旋轨道耦合偶极量子气体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这些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并对量子调控、精密物理测量以及冷原子钟研制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团队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及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得到了具有奇异拓扑荷的斯格明子态,并提出了相关实验测量方法。研究成果以题为Multiply quantized and fr...
在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支持下,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国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利用西光研制的光子芯片,基于微谐振腔中多个高纯度频率模式相干叠加的独特方案,解决了片上高维纠缠双光子态制备与控制的国际难题,证实了利用10级纠缠双光子态实现超100维的片上量子系统,并通过频率操控实现了对量子态的灵活控制。相关成果于2017年6月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近日,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省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郑仕标教授与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同行合作撰写的科研论文A two-fold quantum delayed-choice experiment in a superconducting circuit被国际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5 May 2017)。郑仕标教授为该论文理论方案提供者,并...
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段路明研究组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具有225个存储单元的原子量子存储器,将量子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国际记录提高了一个多数量级。该成果的研究论文《225个存储单元的量子存储器的实验实现》(“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a multiplexed quantum memory with 225 individually accessible m...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在基于光子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光学体系,研究团队在去年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操纵的基础上,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用于玻色取样的多光子可编程量子计算原型机,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ENIAC、TRADIC)的量子计算能力。在超导体系,研究团队打破了之前由谷歌、NASA和UC...
近日,等离子体所李家星副研究员课题组与固体所王贤龙研究员合作通过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对碳量子点的环境行为研究,初步得出了碳量子点与氧化铝相互作用的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爱思唯尔环境类核心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7年4月24日,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学术期刊《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光电国家实验室学者研究成果,题为《基于旋转多普勒效应的涡旋光轨道角动量复谱仪》。博士生周海龙、付栋之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董建绩教授、张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自然界中的光束通常存在着固定的模式,按照不同的正交基可以将空间光束分解为不同的模式组合,如多模光纤中的横向分...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自旋压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周正威等在单个光学微腔中利用相位锁定技术,提出了产生双轴自旋压缩态的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2月2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18, 083604 (2017)]。自旋压缩态是量子测量领域一类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精密测量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自旋压缩态主要有两类——单轴自旋压缩态和...
我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周正威、周祥发等提出了一种只需要单个简并腔就可以模拟重要拓扑物理机制的新方案,从而大大简化了在光学谐振腔系统中仿真拓扑现象的物理需求。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18, 083603 (2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相干性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唐建顺等人利用干涉条纹实验实现了对量子相干性这一最基本量子资源的直接测度,为量子相干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应用于量子信息过程打下重要基础。该研究成果1月12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