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磁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磁学相关记录139条 . 查询时间(0.894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团队将量子技术应用于单个蛋白分子研究,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获得世界上首张单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谱。该成果3月6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科学》杂志还评论其“实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称“此工作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质分子实时成像的里程碑”。 磁共振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和无破坏地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医学等各大领域,但其研究对象通常为数十亿个分子,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杜江峰教授团队的彭新华教授等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教授的理论研究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探测虚磁场中“李-杨零点”实验。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1952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证明了Ising铁磁模型在复数域内存在可以使系统配方函数为零的点(即李-杨零点)。通过李-杨零点,我们可以获得系统各种热力学性质,如熵、配分函数、自由能等,对于多体系统...
磁电子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具有巨大潜力,一直是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关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自旋霍尔效应、自旋赛贝克效应以及电子隧穿效应产生与操纵自旋流,这一领域已经有大量的工作。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利用磁场调控半导体内电子的运行轨迹:通过把磁场直接作用于半导体,利用洛仑兹效应偏转电子轨道,获得电子行为的磁调控。但是,由于常规半导体对磁场不敏感,所需要的磁场通常很高,为几个甚至十几特斯拉。...
长春应化所唐金魁研究员等以分子磁性材料为研究对象,率先开展了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及自旋拓扑调控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揭示了多弛豫机理,提出和发展了有效调控弛豫过程的机制,为设计性能优异的分子磁性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日前该成果荣获2014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4年10月29日至31日,第三届亚洲磁学联盟国际会议(IcAUMS)在中国海口召开。会上,颁发了“亚洲磁学联盟青年学者奖”(AUMS Young Researcher Award)。中囯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保敏副研究员获此殊荣。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以表彰过去在磁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40周岁以下的青年学者。今年,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各有一名青年学者获得该奖项。
近日,工学院侯仰龙课题组与布朗大学合作,通过化学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L10-FePt基交换耦合复合磁体,软磁壳层(Co,Ni,Fe2C)的尺寸可以进行调控,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2014, 53, DOI: 10.1002/anie.201309723)。
北京时间2013年10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从岩石上的雕刻,到现在的磁介质数据存储,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用各种手段保存信息。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存储的数据量出现了极大增长,但要将数据保存一段较长的时间还是十分困难。成功保存信息的关键是保证信息不丢失,但如果我们想使信息保存的时间超过人类本身,那就得有不同于日常存储所用的介质。来自荷兰屯特大学纳米技术研究所的研究者耶罗恩·德·弗瑞斯(Je...
记者2013年6月10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强磁场中心近日建成亚太地区第一台磁体强度为9.4特斯拉、磁体口径为400mm的大型哺乳动物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日前建成大型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系统是亚太地区第一台磁体强度为9.4T(特斯拉)、磁体口径为400毫米的大型哺乳动物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依托单位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召开。湖北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筹)、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负责人、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詹明生和张玉奎院士主持。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玉奎院士为重点实验室揭牌。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14日表示,科学家成功地在磁性环境产生了弧子(soliton)。35年前,科学家便建立了有关弧子的理论,并认为它在打造磁性环境下基于自旋的计算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皮雳研究员带领的小组利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系统,在研究弱铁磁性材料铁酸镥(LuFeO3)时发现该材料具有很强的结构各向异性,表现出超高的矫顽力。实验证明铁酸镥是一种超硬磁材料,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应武汉磁共振中心的邀请,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许守军教授来武汉物数所访问。2012年4月1日,许教授为该所师生做了题为“磁性分子传感与激光探测磁共振成像”的学术报告。
日前,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采用铌三锡管内电缆导体制造的超导试验磁体完成测试,整个测试过程在7.5T背景磁场环境下进行。当对磁体进行大电流负载测试,磁体电流达到16KA时,中心场达到12.1T。测试检验了各种运行情况,其结果与计算和分析结论很好地符合,同时也验证了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及设计方案等的合理性。测试结果宣告我国第一台采用铌三锡管内电缆导体的超导磁体研制成功。
据近日发布的信息,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结果揭晓,湖南大学出版社《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上、下卷)》和《磁场辅助超精密光整加工技术》两种图书双双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