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496条 . 查询时间(1.978 秒)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揭示了土卫六最大的谜团之一——其上稠密且富含氮气的大气层的起源。他们的新研究认为,土卫六大气层或源于该天体内部的有机物。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拥有非常浓厚的大气层,这使它在太阳系的卫星家族中独具特色。此外,它也是太阳系内除地球外唯一一颗地表上流淌着大量液体的天体,但土卫六拥有的是液态碳氢化合物而非水。
2019年1月18日,等离子体所装置总体研究室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自主成功制备自触发磁偏置超导限流器中的超导单元-平行带材式YBCO超导无感线圈,通过50A临界电流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液氮浸泡的环境下,超导线圈临界电流为81A,超过目标要求50A。150A故障电流冲击下持续时间超过3s,具有较好的失超稳定性,并且随着运行温度的下降,临界电...
近日,EAST团队孙有文研究员课题组利用混合环向模数的共振磁扰动场,在中美联合实验中成功实现了对边界局域模的完全抑制。证明了这种混合环向模数的共振磁扰动与单环向模数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抑制ELM所需的线圈电流,同时揭示了其中一个分量的非线性响应渗透过程对于实现ELM抑制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由博士生顾帅以“Edge localized mode suppression and plasma respo...
我校作为第一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2000年国家奖励政策改革以来,我校首次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叶向东教授、黄文教授、邵松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项目,对动力系统的结构、熵理论、复杂性层次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齐飞教授、李玉阳教授、杨斌研究员和张李东副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发动机燃烧反应网络调控理论及方法”项...
2018年12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与绿色工程团队历时十五年持续研发,并于2014年与江苏奥克化学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完成的“固载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制备碳酸二甲酯/乙二醇(DMC/EG)绿色工艺”项目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议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主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理事会会长李勇武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江苏奥克化学...
近期,等离子体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在国际能源高水平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发表题为“A new hybrid filter based on differential current control method for low-order harmonic suppression in Tokamak power system”的...
2018年12月16日,国内首套基于低温减压技术的氦低温过冷系统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调试成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过冷温度达到3K,当量制冷量超过700W@3K,达到该过冷系统的预期目标。该套过冷系统在中科院仪器设备购置专项的支持下,由等离子体所低温工程与技术研究室自主设计建造,系统采用2台冷压机串联的方式进行低温减压达到过冷氦设计目标。历时一年多,团队克服了负压换热器、...
2018年12月20日,英论阁Enago中国区总裁吕铭方教授应邀到理学院为师生作了题为“如何提高在国际知名审稿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机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建筑馆211室举行。链接:吕铭方,博士,著名学术出版专家,长期担任国际著名期刊出版社总编,物理学家;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并且在中国学术出版界多有开创。他在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工作长达15年,并与中国科学基金和科研管理机构以及中国大学的研究人员广泛合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研究员胡建生课题组在均匀流动液态锂限制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由副研究员左桂忠以Results from an improved flowing liquid lithium limiter with increased flow uniformity in high power plasmas in EAST 为题发...
近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在流动液态锂壁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核聚变领域期刊《核聚变》上。流动的液态锂壁能承受更高的表面热负荷,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越来越被聚变界重视。近年来,等离子体所课题组研究人员在2014年首轮流动液态锂实验(一代液态锂限制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锂壁对氢的控制与机制研究及提高液态锂在316L不锈钢基底材料上的浸润性及界面相互作...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光谱质谱研究室在离子迁移谱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科研人员发展的正-反双模式哈达玛变换离子迁移谱新技术方法,实现了离子迁移谱灵敏度的增强,研究结果发表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灵敏度是离子迁移谱的重要指标,哈达玛变换离子迁移谱可以提高迁移谱的信噪比或者灵敏度,但长期以来,哈达玛变换离子迁移谱一直受到虚假峰信号的困扰,多出的...
近日,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沈健教授、刘平生教授团队报道了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简单方法可同时抑制聚酯多孔支架在生理环境中收缩,改善支架/组织的界面行为的工作。该研究采用空气等离子体法对多孔PLGA和PLA聚酯支架表面改性,从宏观-微观、体外-体内、实验-模拟等多个维度系统地表征,揭示了其稳定多孔支架形貌并改善支架/组织界面行为的作用机制,以Surfac...
日前,清华工物系核燃料团队李和平副教授与其合作者受邀在著名物理学期刊《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上发表综述论文,针对碰撞等离子体的产生与特性调控机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分析碰撞等离子体中质量–动量–能量非平衡协同输运机制的“能量树”概念。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在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钢)疲劳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CLAM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研究,建立了微观组织与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关系,验证了其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的疲劳服役安全性。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核材料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