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系统生态学相关记录517条 . 查询时间(2.135 秒)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是人类社会多样化服务和产品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紧密相关。原始林作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顶级群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因子的变化异常敏感,而其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为了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2020年中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除了大规模的减排脱碳,还需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碳汇,以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总目标。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Blue Carbon Ecosystems, BCEs),包括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具有高效的二氧化碳吸存能力,因此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成为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泥炭藓是一类重要富碳湿地(泥炭地)的旗舰物种,泥炭藓湿地是全球碳积累的热点区域。传统观点认为,泥炭藓湿地有机碳库以植物残体或颗粒有机碳(POC)主导。但是,作为一种更稳定的土壤碳库,矿物结合有机碳(MAOC)在泥炭藓湿地中的积累却未被关注。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固碳水平最高,因此森林被认为是封存大气碳和逆转或减缓当前全球变暖趋势的有效方法,尤其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乡土树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东和广西的林业部门建立了红锥人工林作为恢复该地区植被的主要造林策略...
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是目前土壤学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长期以来,惰性分子化学抗性与矿物选择性保护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哪种机制更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与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梯度变化,为揭示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识别主要控制因素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陈楠生课题组通过对胶州湾海域开展长时间序列采样、高通量测序以及宏条形码分析,获得了对胶州湾角毛藻物种组成、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研究成果2023年8月15日在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DNA 在线发表。
土壤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是生物群落组装(community assembly)过程的结果。然而作为土壤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土壤动物,其在农田生态系统区域尺度下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群落组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生态组在中国东部农区沿纬度梯度3200 km的农田生态系统样带(图1),选择了典型的小型土壤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沿纬度梯度的分布格局及群落...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一方面,植物个体一直处在生长变化中,个体间差异巨大,且邻近个体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资源竞争)。另一方面,由大量个体组成的植物群落则一般具有稳定的结构特征(如林冠高度分布、分层结构等)。如何准确刻画生态系统不同尺度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生态理论模型乃至地球系统模式建模的难点。
2023年7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南京大学等国内科研单位在北京共同发布了《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以下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该报告针对全球碳计划(GCP)评估的全球碳收支中不确定性最大的三个分量,即化石燃料和工业碳排放、土地利用碳排放和陆地碳汇,部署了11个相关专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近40年全球和主要国别的...
人口在快速增长中向城市聚集,对食物、能源和水等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构成严峻挑战。水库是一类集农田灌溉、水能发电和生活供水等多种功能一体的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其生态系统对城市“食物-能源-水”之间关系的权衡、协同和耦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和水库在人口规模和蓄水容量呈现明显的同步增长趋势,两者在50年来的增长均翻了近一翻,即城市人口规模从37亿增至80亿,水库蓄水容量从4万亿m3...
2023年7月21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研究团队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发表题为Comparing the varia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4 emissions from paddies and wetlands under CO2 enrichment: A data synthesis in the last ...
南极周边海区(南大洋)是对全球变暖响应最迅速的区域之一,近年来主要面临着海水温度升高、海冰覆盖减少、风应力加强等威胁,并且这些变化已导致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浮游纤毛虫(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具有纤毛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由砂壳纤毛虫和无壳纤毛虫组成,是链接海洋微食物网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纤毛虫对环境变化响应迅速,适宜环境能快速繁殖并建立种群,不同水团中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可作为...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生态系统评估,是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何洪林研究员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生态系统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重点针对目前在长期连续时空数据的可获得性、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可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参照系-现状-变化量”的生态系统评估技术体...
土壤冻结和冻融循环是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然而,目前有关冻土区木本植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地上部分,由于雪被覆盖、采样困难等影响,有关地下根系的研究甚少。细根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分枝系统,也是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对细根进行分级监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植物对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
土壤微生物学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推进了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生态功能的认识。但在链接实验室、控制实验和基于模型研究间的挑战仍然存在,导致实验室和控制实验研究间频繁出现不一致性,从而可能误导模型的开发和预测。将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从实验室尺度扩展到生态系统尺度是环境科学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意识到这种不同尺度间的挑战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气候智能和资源高效型生态系统方案。尺度扩展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