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分类学 >>>
搜索结果: 226-24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分类学相关记录300条 . 查询时间(3.697 秒)
猴欢喜属植物家族又添了一个名叫“长刺猴欢喜”的新种。北京林业大学树木学研究团队的相关这一新属的文章,日前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植物分类学杂志《Phytotaxa》(植物类)上。据了解,猴欢喜属隶属于杜英科常绿灌木。该属植物全球约有150种,分布于旧世界和新世界热带地区。我国已记录的14种,其中7种为特有种。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中国种子植物两个新记录属和5个新记录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土耳其植物学》杂志。依托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运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对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战略储备。截至2017年12月,种质库通过采集保存种子的方式,已保存了我国野生植物种子9837种,占我国种子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运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初步建成了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设施和科学研究体系,旨在对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战略储备,特别是对珍稀濒危、特有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进行优先收集保存。截至2017年12月,种质库通过采集保存种子的方式,已保存了我国野生植物种子9837种,占我国种子植物总数的三分...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中国种子植物2个新记录属和5个新记录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土耳其植物学》杂志。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运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对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战略储备。截至2017年12月,种质库通过采集保存种子的方式,已保存了我国野生植物种子9837种,占我国种子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
叉蕨科Tectariaceae一直是蕨类分子系统和分类学研究中争议最大的类群之一,其单系性和范畴一直饱受争议,加之形态上的混乱,叉蕨科的分类一直是蕨类植物研究的一个难题。近几年虽然大量的样品和基因片段被用于叉蕨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但叉蕨科的单系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下的系统关系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确立。为进一步研究解决叉蕨科Tectariaceae 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立松课题组对亚洲和非洲的担子地衣展开了系统分类学研究,通过形态学,化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之前报道的鸡油菌目多枝瑚属(Cantharellales, Multiclavula)物种,实际上是隶属于莲叶衣目(Lepidostromatales)中的丽烛衣属(Sulzbacheromyces)。系统发育研究证明,莲叶衣目为单系群,由球皿叶属(Ertzia), 莲叶衣属...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手段与蕨类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相结合已有约25年的历史,相关研究成果为人们客观地了解蕨类植物各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定义自然的分类群(如科、属、种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6年发表的Smith系统以及2016年发表的PPG I系统是蕨类植物系统学研究成果的集中总结。蕨类植物总体系统框架已经构建起来,但部分科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仍有待澄清,如:木贼科Equisetaceae是否为真蕨...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近期召开了第48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并于8月10日予以颁布(广东省农业厅公告2017年第10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禹玉华负责选育的药用植物新品种“中科1号绞股蓝”顺利通过审定(审定编号:粤药审20170001)。“中科1号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cv.‘Zhongke 1’)是于2007年从广东省南岭国...
2017年8月3日,从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lily & Water Gardening Society、IWGS)获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实验师吴福川培育的睡莲新品种“粉月亮”(Nymphaea Pink Moon),获得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协会主席Susan Davis和睡莲登录权威amara Kilbane的认可,收到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协会...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瑞江等人历时两年多编著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种子植物VIII卷)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录中国被子植物共20科422属3267种(含种下等级)。每一种的内容包括中文名、学名和异名及原始发表文献、国内外分布等信息。该书可作为中国植物分类系统学和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也可作为环境保护、林业、医学等从业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近日,在“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资助下,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向春雷副研究员、彭华研究员及南京中山植物园刘启新研究员共同主编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种子植物第IX册一书(后简称《名录》)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名录》种子植物第九册约70万字,共收录了中国种子植物唇形科、列当科、爵床科、冬青科、五加科、伞形科等共17科332属共2962种,其中1696种为中国特有,51种为外...
我国毒蘑菇物种繁丰,每年导致众多中毒事件,其中罪魁祸首当属剧毒鹅膏。剧毒鹅膏(Amanita spp.)是一类含有剧毒环肽类毒素的真菌,因其外形与可食的鹅膏极为相似,故常误食导致中毒。在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高达90%是因为误食剧毒鹅膏所引起的。人们对欧洲的剧毒鹅膏(5种)和北美的剧毒鹅膏(15种)认识相对较为深入,但对东亚的剧毒鹅膏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科技人员殷建涛发表了天南星科磨芋属新种——补蚌磨芋。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分类学》杂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