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行为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昆虫行为学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2.109 秒)
2020年8月5日,河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康乐院士应邀到访广州健康院,并作了题为“飞蝗群聚的奥秘” 的学术报告,200多名师生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广州健康院陈新文院长主持。康乐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身实验室利用动物行为学、功能基因组学等涉及多学科的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系统性地揭示了蝗虫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的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生态类群间转变的机理。报告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极大地启...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研究组硕士研究生李源在研究员谭垦和科研人员汪正威的指导下,采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Y型嗅觉仪和产卵地选择测试来探索大蜡螟是否能窃听蜜蜂的报警信息素,或者蜜蜂报警信息素成分是否会影响它们对产卵地点的偏好。结果表明,大蜡螟在较低浓度(100 ng/μL)下对这4种蜜蜂报警信息素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较强,对乙酸辛酯的反应最高,而对...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群体(已知超过一百万种),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比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如此繁多的昆虫依据形态上的差异,被归并为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30多个目级分类阶元。2016年初,中德合作研究团队在缅甸琥珀中(约一亿年前)发现了一个灭绝的昆虫纲新目——奇翅目Alienoptera昆虫。在昆虫纲中,奇翅虫属于异类,具有非同寻常的特征组合...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求偶行为广泛存在于现生昆虫的各个类群,但化石记录极为罕见,这是因为昆虫(包括其他动物)行为保存为化石的几率极低。昆虫的古行为研究多借助间接的证据来推导,如一些特殊的身体结构。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郑大燃、王博研究员等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3枚具求偶行为的雄性豆娘化石。这些化石被命名为黄氏憶人扇蟌,以感谢台湾的黄憶人先生慷慨捐赠模式标本...
“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幼虫捕食行为及室内扩散能力的研究”揭示,猎蝽成虫取食时间随斜纹夜蛾龄期增加而增加,猎蝽成虫和4-5龄若虫捕食能力最强,龄期越大扩散能力越强。该成果10月28日发表在《中国烟草学报》2016年第5期上。
昆虫通过嗅觉反应对寄主植物的化学信号进行识别,是研制昆虫引诱剂和驱避剂防治害虫的重要基础。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昆虫行为及调控研究团队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进添教授团队,发现了桔小实蝇触角上特异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BdorOBP83a-2是该害虫识别引诱化合物的靶标分子,研究成果 “BdorOBP83a-2 Mediates Responses of the Oriental Fruit Fly to ...
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昆虫、令人惊声尖叫的小爬虫们,它们不再只是我们儿时玩伴藏匿在盒子里的“惊喜”,这些小虫子其实有着更为神奇的作用——监测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在最为典型的互惠共生体系植物-昆虫育幼传粉系统中,植物和昆虫的繁殖都直接依赖于对方,联系两者的“信号”是维持该系统稳定共存的关键。榕树与其专性传粉昆虫榕小蜂组成了高度专一的植物-昆虫育幼传粉系统,榕树依靠榕小蜂传粉产生种子,并为榕小蜂提供繁育场所。在该系统中,榕小蜂只在榕树处于雌花期时进入果腔传粉并产卵,而只在雄花期的榕果内收集花粉。那么,榕树是通过发出什么“信号”指挥它的合作伙伴的呢?这一问题目...
2012年4月1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感觉信号调控线虫进食行为的中枢翻转回路解析》(“Dissecting a central flip-flop circuit that integrates contradictory sensory cues in C. elegans feeding re...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2010年4月11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果蝇对飞行的控制其实并非人们之前想象的那么复杂,要实现空中悬浮、急速转向等高难度飞行动作,果蝇仅需在保证肌肉机械运动的同时改变翅膀倾斜的角度即可。研究人员称,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体积更小、机动性更好的微型飞行器。
2010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创新系列讲座邀请到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做了题为《求偶行为的分子机理》的学术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