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殖生物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生殖生物学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2.518 秒)
分娩过程是否顺利直接影响胎儿和母体健康。现代化牧场中,批次化生产已经成为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方式。其中人工控制母畜分娩时间、降低分娩相关疾病(如胎盘滞留等)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繁殖效率的关键。近年来,周虚教授课题组针对奶牛养殖中出现的胎盘滞留问题展开研究,筛选出了启动分娩的重要分子(已申请专利),开发出了降低奶牛胎盘滞留的关键技术(已申请专利),并在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社会等级在动物中普遍存在。在哺乳动物和果蝇中的研究表明,激素信号会决定动物在社会分工中的行为,但究竟是哪些激素在发挥关键作用,以及其具体的转录调控机制目前并不清楚。
2021年11月8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敌与授粉昆虫创新团队与长江大学、荷兰Ento-consultancy公司和山东鲁保公司相关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蛋白组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IF=4.466)发表了题为“Hormonal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ve diapause that occurs in ...
2021年9月30日上午,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薇教授、于海泉教授、佟彬副研究员、亢燕副教授、内蒙古大学科技处张俊萍老师及相关研究人员参加签约仪式。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包文霞、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局四级调研员刘英、农社科乌音...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外籍教师Christophe Dufresnes在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PNAS,影响因子11.205)上发表题为《Mass of genes rather than master genes underl...
2021年7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利用动态转录组分析、基因沉默技术开展了保幼激素调控龟纹瓢虫卵子发生和卵黄生成研究,从生理水平与基因转录水平阐述了保幼激素对龟纹瓢虫生殖发育的调控作用,为龟纹瓢虫的规模化人工饲养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Dynamic transcriptome analysis and Methoprene-tolerant gene knockd...
2021年6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349名优秀共产党员、26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0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科学院共有15名优秀共产党员、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表彰。动物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21年5月22日,应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实验室开放月活动”倡议,内蒙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细胞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以“草原家畜与牧草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活动和条件”为主题的“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细胞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接待了内蒙古大学...
2021年4月7日,国际期刊PeerJ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新成果。研究团队在贵州盘州发现2.44亿年前一种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命名为盘州暴鱼。据徐光辉介绍,它体长26厘米,代表了疣齿鱼科最古老的化石新证据,也是暴鱼属在贵州的首次发现。盘州暴鱼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过去不为人知的疣齿鱼科生态适应多样性,更新了人们对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认识。
根据《教育部关于聘任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通知》(教科技函[2020]68号),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被聘为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林学部委员,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胡薇教授被聘为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委员。
2021年1月27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滕研究员和周扬研究员团队以内蒙古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Gut》(中科院大类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9.819)在线发表题为“Disrupted spermatogenesis in a metabolic syndrome model: the role of vitamin A me...
介形虫是一类具有双瓣壳的水生微型甲壳类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将近5亿年。地层中保存其双瓣壳的化石非常丰富,但其软体部分通常不易保存。最近,来自中、德、英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对产于白垩纪缅甸琥珀中保存有软躯体的介形虫化石标本进行了研究,表明介形虫利用巨型精子进行有性生殖的行为在一亿年前就已存在,同时该结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动物精子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研究员与渥太华大学Vance L. Trudeau教授团队利用斑马鱼scg2突变体作为研究模型,合作揭示了scg2在脊椎动物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全方位的视频定量分析,发现scg2a和scg2b基因突变导致雄性斑马鱼性行为障碍,雌性斑马鱼产卵受阻,而在突变体中注射SN神经肽能显著增强其生殖能力,由此表明scg2是斑马鱼生殖行为的重要调控基因。基因表达分析发现...
2020年4月8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我校动物科技学院熊波教授课题组题为“The cohesin release factor Wapl interacts with Bub3 to govern SAC activity in female meiosisI”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染色体黏合素释放因子Wapl通过与Bub3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卵母细胞第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2日发布消息:该所研究员马占山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Robin Taylor合作,通过对2000多份人体肠道和生殖道菌群样本的分析研究发现,人体肠道与生殖道菌群在“菌群异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生殖道系统内部则无显著差异。这一发现为进化生物学中著名的“红皇后假设”提供证据支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