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生态学相关记录131条 . 查询时间(2.676 秒)
岛屿鸟类多样性与保护     岛屿  鸟类多样性       2023/12/28
岛屿系统因岛屿数量众多、自然隔离和隔离介质均匀等诸多优势,是研究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天然实验室”。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以鸟类为主要研究类群,介绍我们在浙江千岛湖水库岛屿系统中开展的动物多样性和群落动态长期研究工作,并围绕以下科学问题进行汇报:鸟类多样性如何在片段化的栖息地中分布?水库岛屿上的鸟类群落结构是否遵循经典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预测?生境片段化如何影响鸟类群落构建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
由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国家动物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大讲堂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里,成功举办了第五期和第六期。在此次讲座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正旺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内容是——《黄渤海湿地迁徙水鸟的多样性》。张教授是我国鸟类学方面的知名研究者,他目前研究的课题《鸟类迁徙策略可塑性与种群动态之间的反馈联结》系统地阐释了人类活动导致的迁徙水鸟栖...
由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国家动物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大讲堂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里,连续进行了三场讲座,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加,给广大动物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大型知识盛宴。
2023年3月29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年华研究员、理事邵明勤教授作为嘉宾分别在永修县吴城国际重要湿地常湖池和大湖池,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直播特别报道《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第二季)江西专题目现场讲述鄱阳湖、越冬候鸟与迁徙等。学会会员杨军高级工程师则在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中华秋沙鸭和白腿小隼等珍稀鸟类。同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还分别播出了“大美中国...
为营造节能环保、爱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小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023年3月24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江西省生态学会主办的中国生态科普校园行暨赣鄱生态科普大讲堂走进景德镇市梨树园小学和第十七小学。江西省生态学会理事胡启武和邵明勤两位教授为同学们开展了以“迎接双碳时代 勇当碳路先锋”“江西鸟类多样性及鄱阳湖水鸟识别与保护”为主题的生态科普讲座。
现生马仅有真马Equus一个属,是其远古时代繁盛族群中仅存的代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的一个多世纪,马科动物Equidae以其教科书级别的宏演化(Macroevolution)历史成为阐释进化论重要证据,其广布的化石材料和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也使其成为哺乳动物化石中研究程度最高的门类。从始新世早期的始祖马亚科Hyracotheriinae到中新世以后以三趾马族Hipparionini和真马...
2023年1月4日-16日,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联合中国林科院生态所、新疆林科院生态所、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中昆仑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科研团队,在新疆昆仑山国家公园潜力区开展冬季兽类和鸟类等动物科学考察。此次科考行程超过3000公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体科考队员克服了极端低温、高原缺氧和交通不便等艰苦环境条件,多次穿越无人区,顺利完成了此次科考工作的预期任务。
2023年1月1日,生物自噬领域权威期刊《自噬(Autophagy)》在线发表题为“The nucleoprotein of influenza A virus inhibits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by inducing mitophagy”的研究论文,展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动物病毒分子生态学创新团队在流感病毒诱导线粒体自噬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该成...
2022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推出“观鸟课堂·版纳特色鸟种”系列课程第2期,版纳植物园动物行为研究组李嘉斌为来自勐仑镇当地社区20名观鸟学员带来《么等鸟塘特色鸟种》课程。
亚洲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与新生代的地质变化事件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活跃的造山运动和剧烈的气候变化事件。然而,以往关于亚洲哺乳动物的多样性的起源、分化和组成的研究主要关注较小的分类单元或仅在较小的地理尺度上开展,受其局限,无法对这一复杂地区的哺乳动物区系组成起源与进化过程提供全面的认识。
哺乳动物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结构和组成成分对维持肺气体交换和机体免疫发挥重要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异常和结构变化与高原肺水肿、各类呼吸综合症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也是维持高原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物种,广泛分布在海拔3200-5200m的高寒草甸和草原,其生境大气中的...
2022年10月2-3日国庆期间,来自广东广州、浙江杭州和河南洛阳的中小学生,在江西省生态学会的专家带领下,走进鄱阳湖,在永修县吴城镇和余干县康山乡,分别参观和考察了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大湖池、常湖等的干旱情况,了解了鸟类的六大生态类型: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仔细观察了这些鸟类喙和趾的差异及生态习性,并体验了水鸟的样点调查与林鸟的样线调查方法,仔细辨识和记录了白鹭、中白鹭、大白鹭、苍鹭...
哺乳动物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的结构和组成成分对维持肺气体交换和机体免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异常和结构变化与高原肺水肿、各类呼吸综合症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是维持高原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物种,广泛分布在海拔3200-5200m的高寒草甸和草原,其生境...
近日,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了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北京城区鸟类聚集性群体生态缓解技术研究与试点课题实施方案”立项论证会,并顺利通过立项论证。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处室领导,论证专家组成员,我校科技处负责人、课题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论证会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社发处副处长罗浩主持。
2022年8月15-19日在南非德班举办的第28届IOC受疫情影响,全部改为线上会议。除学术交流外,会议完成了新一届执委会和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当选为新一届国际鸟类学家联盟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斯幸峰教授、中山大学刘阳教授被推选为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