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76-86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生态学相关记录86条 . 查询时间(3.015 秒)
根据科技部2011年4月2日国科办[2011]20号文件,“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获准立项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由中科院院士邓子新教授领衔,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研骨干,拥有一流的科研设备与条件,在DNA的硫化修饰、抗生素的组合生物合成、重要环境污染物分解、生物合成与分解的调控机制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011年3月18日,由四川大学杨平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付永胜教授等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建设(成都)”课题进行了验收。
2011年3月18日,由四川大学杨平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付永胜教授等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建设(成都)”课题进行了验收。
梭菌(Clostridium)是一类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细菌。其中既有许多致病菌,如产生外毒素的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等;也有一些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或潜力的梭菌,如丙酮丁醇梭菌和热纤梭菌等。
2010年4月12日至18日,俄罗斯国立奔萨师范大学Yuri Mazei教授等2人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生动物分类与生态学学科组进行合作交流。
中国科学院网2005年12月7日报道 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环境水体污染的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中子课题“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与系统研究”通过鉴定。专家评价,该系统填补了国内水体污染非接触在线检测系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拓展技术应用范围,加快产业化进程。“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与系统研究”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新...
光明日报2006年1月19日讯 历时一年的大规模监测表明,2005年我国陆源排海污水总量已超过317亿吨,约84%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陆源污染物排海量持续增加,导致我国近50%的近海水域受到污染,排污口邻近海域劣四类水质占监测总面积的82%。 去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了我国近海海域环境质量趋势性监测。对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典型海洋生态脆弱区、赤潮以及海水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海水...
科学时报2006年1月18日报道 2006年 1月初,湘江株洲霞湾港至长沙江段因清淤工程施工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镉污染事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办事处淡水项目主任、中科院地理所博士李利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益频发的江河污染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应加快实施流域综合管理措施,建立突发环境事故的有效应对机制,以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以及江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中国水体污染严重最近一段时间,...
4月26日,由海洋研究所李勇研究员承担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海水养殖鱼虾清洁生产及其产品安全技术——大菱鲆无公害添加剂及生态饵料研究”课题,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报告、技术研究报告等,审查了有关资料和数据,通过质询、答疑和认真讨论,认为课题组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完整,数据可靠,技术路线正确,经费使用合理;完成了合同指标,符合验收要求。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朱校斌研究员为主研发,青岛海芙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态宝”系列产品,以其独特的改善水质、改良底质、防治病害、促进生长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用户认可,在水产养殖和污水治理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2005年11月被青岛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的青岛海芙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被青岛市科学技术...
复旦大学2007年7月6日报道,绿若染料的湖水,其上银鱼一片死寂。这就是蓝藻泛滥后的无锡太湖岸边一景。自此,水污染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水中有一种会分泌藻毒素的有害藻类,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上升,在生物体内聚积一定量后会导致死亡。太湖蓝藻危机的原因便在于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