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国际关系理论”相关记录346条 . 查询时间(1.67 秒)

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2025年4月9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九届峰会在轮值主席国洪都拉斯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致贺信。
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具有积极深远的时代意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既孕育战略机遇,也带来重大挑战。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一系列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底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
2025年1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中俄元首会晤既是对过去一年两国合作的总结与肯定,也是对新一年两国关系的展望与规划,凸显了中俄牢不可破的坚固友谊。
2025年1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这是双方在2024年美国大选之后的首次对话。在拜登总统任期结束之前,美国对华遏制与打压并没有放松,反而愈演愈烈。但此次通话显示,中美高层都高度重视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希望通过在关键节点的沟通为中美关系指明方向,开启新的篇章。
美国不断加强跨境数据安全规制,将敏感数据和交易行为作为监管目标、以中国为规制对象,遵从国家数据安全高于隐私保护的原则,建立多个监管部门协调联动的执行机制。美国密集性地推出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跨境数据安全监管举措,意在构建与完善跨境数据“调取与封阻”安全监管体系,与敏感技术出口管制和外国投资风险审查形成三大监管支柱。同时,塑造以“美式监管规则”为核心的跨境数据流动圈,进一步巩固美国数据霸权、强化数字科技...
随着大国竞争加剧,小马科斯政府选择有限追随和效仿美国,周旋于大国间,进行以泛安全化、反复多变和激进化为主要特征的“灰色地带”操作,具体策略包括: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内外舆论操作、泛安全化议题联系、强化民事介入、推行“非对称战”概念和嵌入“印太联盟”体系,最大限度消除菲律宾在国际博弈中的劣势。各种急功近利的“灰色地带”操作部分实现了短期目标,但负面影响也在扩展和深化。由于效用边际递减、比较优势减少、操...
近日,接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立项通知,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云松研究员主持的“新中国解决与周边国家边境问题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成功获批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2024年10月29日,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邀请,俄罗斯战略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率代表团来院拜访,与现代院院长杨明杰及相关专家就中俄关系、全球和地区形势等议题进行交流。


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跨域威慑”理论已得到广泛关注。美国政界也已将跨域威慑作为美国国防战略的核心。美国针对常规冲突和网络太空领域的冲突,提出“全域作战”概念,以实施基于战术性拒止逻辑的跨域威慑战略;以及“韧性”概念,以实施基于战略性拒止逻辑的跨域威慑战略。此外,针对低频谱冲突,美国强调全政府战略,意图结合非军事领域实施惩罚性威慑,并进行“全频谱”竞争。美国实施的跨域威慑战略不仅增加危机横向升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