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轻粒子核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知识要闻 轻粒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1.656 秒)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实验组近期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关于寻找暗光子(dark photon)这一重要新粒子的论文。该项工作是首次在强子对撞机上利用标准模型Z玻色子的稀有衰变来寻找暗光子,这一新途径有效地扩展了探索暗光子的参数空间,并且获得了国际上最好的灵敏度,受到审稿人、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报道。
近期,我院BESIII实验团队与中科院高能所合作,通过研究关联产生的 对,首次对激发态奇粲介子的弱衰变()进行了实验研究。
近期,南京大学ATLAS实验团队通过精细研究希格斯粒子与陶轻子、弱作用规范玻色子的相互作用,在希格斯粒子的电荷共轭(C)和宇称反演(P)联合对称变换性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2年7月9日,在第41届国际高能物理大会(ICHEP2022)上,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上的CMS合作组报告了一个可能由四个粲夸克组成的奇特粒子家族的发现。由于这些粒子内部由同一重味夸克组成,物理图像相对简单而利于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研究强相互作用。清华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清华-南师”CMS组在这项研究中发挥了原创和主导作用。这是中国实验团队首次在LHC上...
在1960年代,物理学家Gell-Mann和Zweig独立提出了被称为夸克的亚原子粒子的存在。他们的模型成功地将拥有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 强子 — 描述为由两个或三个夸克组成。同时,理论家还预言了存在超过三个夸克的奇异强子,其性质与描述常规强子的夸克模型不同。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底夸克实验(LHCb)近期在底重子Λb0,K-介子和π+介子组成的三体系统中发现了两个新的底重子Ξb0的激发态,相关成果于2022年4月21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8 (2022) 162001】。清华大学工物系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牟宏杰完成了本次新发现的主要工作,张黎明副教授和博士毕业生王梦臻(2021届)指导了此次发...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底夸克实验(LHCb)近期在底介子衰变中的三体系统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奇异粲介子的激发态,相关成果于2021年3月26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6 (2021) 122002】。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陈晨同学主导了本次新发现的具体分析工作,张黎明副教授和杨振伟副教授指导了此次发现过程,英国华威大学物理系的Tim...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