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基本粒子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本粒子物理学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3.829 秒)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实验组近期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发表了最新希格斯玻色子质量的测量结果[1],测量精度达到了万分之九。这是目前希格斯玻色子质量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对理解希格斯机制(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获得审稿人、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报道,并被选为PRL编辑推荐(Editors’Suggestion)。
当今粒子物理面临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的挑战,如强相互作用本质、强子结构和质量起源、物质与反物质的不对称性,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高能物理界提出建造新一代陶粲能区超高亮度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超级陶粲装置(英文全称Super Tau-Charm Facility,简称STCF)。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政国院士团队牵头组织国内外众多研究单位开展STCF概念性设...
标准模型预言中微子没有质量,但从中微子振荡实验知道,它们一定是有质量的。特别是,为使中微子在它们的三种“味”之间振荡,它们的平方质量差必须不为零。振荡数据表明,至少有一种中微子态的质量必须约大于50 meV,但是观测结果没有告诉我们这3种态中哪一种最重(数据容许有两种可能的质量顺序,称为“正常的”和“反转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马余刚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在RHIC-STAR国际合作的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反应末态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该成果或为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中的强相互作用提供一个新方向。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
宇宙中比铁更重的元素被称为超铁元素,其起源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物理未解之谜。中子是将铁元素变成超铁元素的重要原料。星体内部中子源反应截面的大小决定了一个星体生产超铁元素的能力。1954年,Cameron和Greenstein从理论上提出了星体中子源反应13C(α,n)16O。作为星体内部的重要中子源,太阳系内约有一半超铁元素所需的中子来自于该反应。但是,因该反应在天体物理能区(0.15-0.54MeV...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CMS团队冒和“在13TeV质子—质子对撞中通过强子末态寻找衰变到三个W玻色子的共振态”为题的两篇文章,同时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和《物理评论D》。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ATLAS和CMS实验在《自然》杂志上首次发布基于全部Run2数据的希格斯粒子的联合测量结果。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最精确测量结果。
近日,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LICE实验组在13 TeV的质子-质子碰撞中首次观测到了强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特性——“死角效应(Dead cone effect)”,论文发表在《Nature》上(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572-w)。5月31日,LHC召开了专题报告会介绍这一研究:https://indico.c...
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在宏观上服从不同的统计分布规律。自然界中的量子物质存在两种微观粒子,一种是玻色子,满足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另一种是费米子,满足费米-狄拉克统计。然而,对于相互作用的量子体系,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及费米-狄拉克统计并不是仅有的量子统计形式,比如二维电子气体中可以涌现出分数化量子统计,即任意子(anyon)统计。1991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F. D. M. Ha...
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0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我校马余刚院士、马国亮研究员、黄旭光教授入选,显示了我校近年来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的良好发展势头。
近日,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罗涛青年研究员课题组在奇异超子半轻子衰变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First measurement of the absolute branching fraction of Lambda -> p mu- anti-nu_mu”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7.121802 (2021))上。该成果在国内大科学装置-北京...
物质结构及其属性是基本的科学问题。原子核作为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有限量子多体系统,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基本层次。
CMS是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粒子探测器,该实验目前有来自50多个国家超过5000名的物理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生参加。CMS青年研究员奖(CMS Young Researchers Prize)旨在表彰CMS年轻成员的杰出成就,代表来自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它每年颁发给至少三名成员,认可他们多年来在任何实验领域(硬件、软件、技术、分析等)对 CMS 做出的非常重要和持续的贡献...
近日,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魏宝仁教授课题组在带电粒子诱导下碳氢有机分子的氢迁移异构化(hydrogen-migration-induced isomerization)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Isomerization Dynamics in th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ragmentation of Ethane Dications” 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