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蛋白质工程 >>>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知识要闻 蛋白质工程 系统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2.273 秒)
在生物学研究中,细胞内的氨基酸组成(AACell)对于生物体的功能和适应性至关重要。尽管单个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AAP)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在不同条件下会有显著变化,但细胞内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AACell)的稳定性却鲜为人知。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如何在环境变化中调整其代谢和蛋白质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章海兵研究组等在《科学进展》(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BIN1 (Q478) is required to prevent hematopoietic deficiencies through regulating type I IFNs expression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泛素结合蛋白ABIN1通过泛素结合...
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在生命个体抵御外源入侵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Argonaute(Ago)蛋白是存在于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蛋白。它为非编码小RNA提供锚位点,达到降解靶基因或者抑制翻译的目的。对比真核生物的Ago,原核生物的Ago展现出多样性,分为三个家族——长A型、长B型和短Ago亚型。原核长A和长B型Ago包括四个结构域,即N端结构域、PAZ结构域、MID结构域和PIWI结构域...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间的平衡,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及机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细胞中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目标蛋白的泛素化修饰由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协同完成。SCF (SKP1/Cullin1/F-box)E3连接酶是一类多亚基RING E3连接酶,由SKP1蛋白、Cullin1蛋白、RBX1蛋白和可变的F-box蛋白组成,广泛存在于真核...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间的平衡,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及机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细胞中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目标蛋白的泛素化修饰由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协同完成。SCF (SKP1/Cullin1/F-box) E3连接酶是一类多亚基RING E3连接酶,由SKP1蛋白、Cullin1蛋白、RBX1蛋白和可变的F-box蛋白组成,广泛存在于真...
蛋白质疗法是指基于外源蛋白质或多肽等生物分子而实现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疾病的治疗等作用。相比于基因/化学治疗,蛋白质疗法不会引起永久性的基因改变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这样,蛋白质疗法在抗肿瘤治疗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由于蛋白质自身的独特属性,比如:大尺寸、亲水性、膜不通透性和易降解等特点。迄今为止,所有临床批准的蛋白质药物靶点仅限于细胞外环境中的配体或细胞表面的疾病靶点。考虑到人类~70%的...
2021年5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利用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发表对植物蛋白静电分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指出了该新型技术在广泛工业化应用进程中需要面临的诸多技术问题,为加快植物蛋白的分离和应用提供了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食品科学与技术进展(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毕昌昊研究员带领的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团队和张学礼研究员带领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团队研究团队进行合作,在大肠杆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统的建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由于类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色素,可以通过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的外膜囊泡运输,所以可以通过改造膜囊泡系统或构建人工膜囊泡系统提高类胡萝卜素转运能力。本研究发现,通过敲除tolA, tolR以及nlpI等与大肠杆菌外膜结...
近日,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董涛研究团队在蛋白质VI型分泌系统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A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effector delivery mechanism dependent on PAAR and a chaperone-co-chaperone complex”。董涛团队长期从事细菌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特别...
2017年12月4日,生命科学研究院朱永群实验室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of the IcmS–IcmW complex in the type IVb secretion system of 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研究论文,发现并揭示了嗜肺军团菌四型b亚型(IVb型)分泌系统的接头...
近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雷晓光课题组与王初课题组在ACS Central 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Chemoproteomic Profiling of Bile Acid Interacting Proteins”的文章(DOI:10.1021/acscentsci.7b00134)。该文章报道了通过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地揭示了胆酸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胆酸这...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陶虎课题组首次联用近场红外生物纳米成像与纳米成谱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空间分辨率达到10 nm,较传统红外光学表征技术提高了2个数量级,可在纳米尺度下研究电子诱导蚕丝蛋白结构转变机理,揭示蚕丝蛋白中关键构象的转变规律,并可控制备出系列二维和三维蚕丝蛋白纳米结构。此研究对深入探索蛋白质分子在电子或极端条件作用下的结构转变机制,以及可控制备蛋...
4月14日,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成果,该工作开发了一个系统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数据在线分析平台-SysPTM。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