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能源与节能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钻井工程 油气田井发工程 油气田建设工程 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工程 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 石油化学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式相关记录71条 . 查询时间(0.484 秒)
2024年9月24日,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在山东威海出坞下水,我国海上稠油热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规模化、高效化撬动海上稠油资源开拓新路径、激活“新引擎”。
2024年9月3日,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垦西垦626区块传来捷报,稠油井垦626斜7井通过加药辅助、参数优化等措施,在减少日耗电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日产油量。这是该厂今年应用阶梯式优化工作法以来第36口治理后降耗率超过50%的油井。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对能源改革发展提出新部署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以能源转型支撑中国...
自2009年起开展页岩气实质性勘探工作以来,中国石化历经“勘探突破、示范区建设,全面拓展”三个阶段。2014年提交国内首个探明储量,全面启动规模建产,2017年涪陵页岩气田高标准建成百亿立方米年产能,率先建成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并率先推进立体开发调整,实现85亿立方米稳产。2018年以来,中国石化加大新区、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勘探力度,探明并开发威荣深层页岩气田、南川常压页岩气,突破二叠系新层系、...
近日,四川石化公司举办“十年逐梦·为梦想加油——中国石油开放日走进四川石化”活动,热情迎接来自社会各界的80余名公众代表。活动精心设计了沉浸式参观燃料电池氢装置、高密度聚乙烯库房等环节,帮助大家零距离感受四川石化绿色生产全流程。
要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油新并举、绿色转型,积极融入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推动青海油田高质量发展。
2024年8月20日,宁波工程公司承建的镇海基地二期催化汽油加氢装置离心式压缩机单机试车成功。镇海基地二期有16套重大设备压缩机组,随着压缩机单机试车一次成功,该项目全面进入单机试车阶段。
2024年8月21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内转塔浮筒式单点系泊系统获得中国船级社和法国船级社双重原则性批准(AIP)证书,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深水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最大“吃煤胃口”,而且吃得“一干二净”。近日,从驻守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节能减碳一体化项目现场的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技术研发团队传来消息:由华东理工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联合开发的世界首套日投煤3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OMB)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工业示范装置于2024年7月21日一次投料成功。
该工艺用于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氢油比仅为传统滴流床工艺的1/10,能够降低能耗、延长催化剂运转周期、减少废固排放量,可生产出国6柴油,工艺实施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截至2024年6月18日,塔里木油田满深联合站10兆瓦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运行平稳,每天可节约天然气消耗3000立方米。目前,满深联合站、博孜处理站已建成投运2个搭载着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的光热示范站,标志着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在塔里木油田诞生,为打造绿色低碳示范性油气处理站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北油田自2021年利用闲置单井井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以来,目前已累计建成66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50兆瓦,累计产生绿电3984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7万吨,节约标准煤4896吨,助力西北油田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石化节能先进单位。
2024年5月29日,经过长达17天、超1300海里的远航,由天津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抵达流花油田海域,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截至2024年3月24日,玉门油田鸭儿峡5.1兆瓦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已全面铺开。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玉门油田持续研究探索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双碳”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氢能产业发展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之一。目前,交通领域加氢站氢气保供和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着氢能真正走向大众生活。本文分析讨论不同形式分布式制氢技术的产业链现状和氢能供应前景,论证氢基衍生物转化技术与分布式制氢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对我国加快构建安全稳定氢能供应网络的积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