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国际动态 病毒学相关记录353条 . 查询时间(3.501 秒)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2016年10月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注射“α4β7”抗体与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结合,或成为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新手段。恒河猴实验显示,采用此手段,恒河猴在停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其体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依然会保持低水平。
日本抑制艾滋病取得进展     日本  抑制  艾滋病       2016/9/20
日本甲南大学先端生命工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开发了有效抑制HIV-1(艾滋病病毒)扩增反应技术。利用人造核酸,首次确立了使HIV-1全部遗传信息RNA(核糖核酸)上的四螺旋结构这一特殊结构安定形成的技术。一旦形成四螺旋,就可阻碍病毒扩增的逆转录反应的进行,这将关系到HIV抑制剂的开发。
俄罗斯加马列亚流行病和微生物研究所继2016年初公布成功研制埃博拉病毒疫苗后,继续从临床试验角度对该疫苗进行测试和完善。目前,该所投入480万卢布(约折合7.7万美元)对筛选出的疫苗进行临床试验效果检测,评价志愿者接种该疫苗后不同时期的抗体表现情况,测试计划于2017年12月之前结束。
Using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an international group of scientists has solved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human aichi virus (AiV), a rather unusual but poorly characterized picornavirus that is very...
目前科学家们正紧锣密鼓地研究寨卡疫苗,开发新药,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寨卡疫情,但美国一组研究人员另辟蹊径,成功从现有药物中找到治疗寨卡病毒的方法。在2016年8月29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上,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两种药物组合,可以用于寨卡病毒的治疗,防止寨卡病毒在人体内复制,阻止病毒破坏胎儿大脑细胞。
目前,受寨卡病毒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孕妇,她们感染病毒会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也就是小头症。而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拉霍亚过敏与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8月18日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小鼠模型对寨卡病毒是否影响成人大脑进行了研究,发现寨卡病毒感染也可能影响成人大脑内的某些细胞,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和神经类疾病。
英国剑桥大学2016年8月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会出现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生物钟会影响病毒复制以及扩散的能力。他们说,当一种病毒入侵人体内后,会“劫持”细胞内的各种运行机制和资源,从而在人体内快速复制和扩散。然而在生物钟的调节下,这些资源的数量在不同时段会出现很大波动,这就对病毒相关活动产生影响。生物钟调节着人体多项生理功能,包括睡眠规律、体温、免疫...
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2016年8月11日说,他们发现了与小头症相关的两个寨卡病毒蛋白,朝着预防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生出小头症婴儿迈出一小步。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研究负责人之一、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赵振说,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找到寨卡病毒抑制大脑发育的分子机制,也就是说分析哪个寨卡病毒蛋白能杀死或者抑制人的神经干细胞。
The images are heartbreaking: thousands of infants born with small, misshapen heads, the result of a rare neurological disorder, called microcephaly, which can cause a myriad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
为什么艾滋病病毒在非洲地区传播尤为迅速?德国感染研究中心2016nian 8月3日说,研究人员在坦桑尼亚研究发现,班氏丝虫感染可使人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大大提高。班氏丝虫感染可引发淋巴丝虫病。这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热带疾病可导致四肢或生殖器严重水肿。非洲国家常用的联合药物通常只能杀灭血液中的微丝蚴,即丝虫幼虫,而成虫却常年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中。
释放转基因蚊子似乎已帮助减少了巴西一个城镇的登革热病例。这一消息的到来恰逢美国正考虑是否批准使用相同的蚊子。此次实验在皮拉西卡巴镇开展,涉及被改造用于杀死野生同类的埃及伊蚊。仅通过清除携带登革热以及寨卡等其他疾病的蚊子繁殖的死水,皮拉西卡巴便能使登革热病例数在2015~2016年流行季比上一年减半。不过,在转基因蚊子同时被释放的地区,登革热病例减少了90%多。
美国科学家近期通过猴子实验发现,感染寨卡病毒会刺激免疫系统以预防今后二次感染,但如果是在孕期被感染,寨卡病毒留存动物体内的时间会变得相当长。这项研究由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病理学教授戴维·奥康纳主导,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期刊上。研究团队让一些恒河猴感染了2015年首次出现于南美洲的一种寨卡病毒。研究发现,虽然雄猴和未怀孕的雌猴在被感染10天后体内已无寨卡病毒踪迹,但该病毒会在怀孕...
之前曾遭遇过一种肆虐拉丁美洲的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寨卡病毒的侵袭。根据两个独立实验室进行的研究,作为寨卡病毒的“亲戚”,登革热病毒的抗体能够干扰人体免疫系统对寨卡病毒的响应,进而促进病毒的复制能力。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与该病之前蔓延的其他地区相比,寨卡病毒感染的并发症在南美洲及拉丁美洲更为严重。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2016年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有证据表明,寨卡病...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华人科学家史佩勇研究组最近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这项成果有助加速寨卡疫苗的研发。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宿主与寄生体》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选取了2010年分离自柬埔寨的毒株进行克隆。根据其基因组序列,先把病毒基因组分成5个片段,然后分别克隆这些片段,再将克隆产物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病毒基因组,接着把克隆的基因组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导入细胞,从而获得克隆的病毒。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