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人物 物理学相关记录1622条 . 查询时间(2.289 秒)
柯满竹,2006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现为武汉大学教授,曾于2010-2011年期间,应德方邀请,在德国马格德堡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主要是声学人工结构材料新奇物理特性的研究,在声子晶体的负折射及成像、声定向效应、声子晶体表面波及亚波长成像、声场调控及粒子操纵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权威物理期刊Nature, 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
研究方向简介: 多年从事微流控芯片设计、光机电集成、MEMS芯片研究工作。在芯片设计与控制分析,光机电集成等方面有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主要聚焦于芯片设计领域,围绕模拟与数字混合芯片设计、生医兼容MEMS芯片设计。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字号人才。主要从事低维材料与冷原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拓扑超导体与 Majorana 费米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石墨烯与拓扑绝缘体表面的非线性光学、冷原子中的人工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等。
对光晶格中大超精细自旋超冷费米原子系统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冷原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交叉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大自旋费米原子系统具有SU(2N)和Sp(2N)等在固体材料中难以实现的高对称性,高对称性不仅产生了比自旋1/2系统更加丰富的量子相结构,也提供了一个对量子强关联系统中竞争序的统一认识。我们致力于在大自旋超冷费米原子系统中研究在通常固体材料中难以实现的新奇量子相,具体的课题包括一般的、具有Sp(4...
学习经历:1981-1985 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电子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1988 武汉大学无线电信息工程系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2008 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个人简历:2005年 华中科技大学 获学士学位。 2011年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获博士学位。2011-2015年 在香港、日本从事博士后研究。
彭浩,男,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教授。研究方向集中在核医学影像设备和质子治疗的研究和开发。2010年加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和分子影像开发小组负责人,2015年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2017年加入武汉大学负责医学物理学科建设。
林乾乾,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接受澳大利亚政府全额奖学金(IPRS)支持,在昆士兰大学有机光电子中心(COPE)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职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物理表征和光电器件的研究,包括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和场效应管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创新群体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教育背景:199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 博士;198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 硕士;198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 学士。
教育背景:1984-09--1986-08 美国马里兰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1983-09--1984-08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1980-09--1983-09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09--1980-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63-09--1968-09 复旦大学。
教育背景2011-11--2012-04 新加坡国立大学 交流学生;2006-09--2012-0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博士;2002-09--2006-06 武汉大学 学士。
胡地博士,于201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取得等离子体物理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师从王晓钢老师,从事磁流体稳定性、特别是破裂前后的磁流体模式的理论工作。于2014年至201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进行访学研究,与当地专家合作从事托卡马克扰动平衡态、撕裂模湍流谱与破裂后的逃逸电子漂移行为等理论与模拟研究。毕业后,胡地博士赴ITER作为博士后进行托卡马克破裂防护、尤其是通过碎...
刘相红,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吴世华教授);2006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2-2015在德国莱布尼茨固态和材料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导师 Oliver G. Schmidt教授)。
曹德让,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12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2017年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职青岛大学,聘为副教授。2019-2021年获中德博士后联合项目,赴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高频软磁薄膜、微波材料与器件、微磁学、自旋波与器件、磁电耦合效应、超快自旋动力学的研究。
赵海光,博士、教授(特聘教授二层次)、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球青年院会士、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在济南大学高分子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获硕士学位,2012年在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2012至2017年在意大利和加拿大研究机构从事量子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工作,2017年9月在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集中在制备结构性能可控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