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植物学 院士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312 秒)
雷文(Peter H.Raven),植物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上海。1960年获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7-1995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内务秘书长。1994年起任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7),20个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曾获联合国环境项目颁发的“国际环境领导奖章”(1982),日本天皇颁发的“国际生物学奖”(1986)等。
傅睿思(Else Marie Friis),古植物学家。丹麦国籍。生于丹麦霍尔斯特布罗(Holstebro)。1971年毕业于丹麦奥尔胡斯(Aarhus)大学,198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她是丹麦皇家科学和文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和文学院院士,并担任国际古植物学会主席。
张肇骞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1900年12月生,浙江永嘉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别名张冠超,著名植物学家。浙江永嘉人,1900年12月生。原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代所长、研究员。1972年1月18日病逝。他于1920年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学习,后转入东南大学,1926年6月毕业于农科生物系。肇骞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菊科植物之观察》、《中国菊科之新种》、《海南...
殷宏章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1908年10月出生。山东兖州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名誉所长。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历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教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等职。1992年11月30日...
王伏雄,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胚胎学家。1913年10月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于1936年9月毕业,并考取著名植物生态学家李继侗教授的研究生,经李继侗先生的推荐,在北京大学张景钺教授的指导下,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生活史”的研究工作,并顺利...
裘维蕃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1912年5月1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31年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学系,193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植物病理学专业主任。并兼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及教科文卫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
林镕,1920年赴法留学,1930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西南联大、西北农学院、厦门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福建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植物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等职。是我国真菌学研究的开拓者,菊科、旋花科、龙胆科植物分类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侯学煜教授,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1945年至195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研究院,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怀着拳拳报国之心,毅然回国,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研究室,是新中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关注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问题,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侯学煜在几十年的科研和教...
施教耐,植物生理学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是我国植物呼吸代谢光合碳代谢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光合碳代谢中关键酶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特性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在植物酶的调节机理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指出油料籽实中HMP途径的增强,三羧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间的消长在脂肪酸合成中有着重要意义,并首次报道油菜籽实中有一内源抑制剂对HMP途径起着调节作用...
尹文英,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土壤动物昆虫系统分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中科院和省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共7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共计10项)。
沈允钢:植物生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能量转化功能与膜结构的关系,光合机构的运转及其调控等。曾任室主任、所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热带、亚热带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和光合作用项目中国区域中心负责人。
王文采院士,植物分类学家。生于山东济南,原籍山东掖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毛茛科、荨麻科、紫草科、苦苣苔科等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发现20新属,约550新种。根据他揭示出的演化趋势,对翠雀属、唐松草属、侧金盏花属、铁线莲属、楼梯草属、苎麻属、石蝴蝶属和唇柱苣苔属的分类系统作了重要修订。建立了赤车属、微孔草属、后蕊苣苔属、吊石苣苔属的分类系统。根据96科植物...
洪德元,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2001年任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在玄参科、桔梗科和鸭跖草科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多个属的新系统,发现8个新属、50多个新种;《婆婆纳族的分类和进化》运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进化的新观点,建立了该族的进化系...
1934年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六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在光合作用、光合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400余篇。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奖等多项。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1962年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获副博士学位...
孙汉董院士,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1939年11月出生,男,汉族,云南保山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198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曾任所长,现任该所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一直从事药用和天然香科的植物资源、植物化学以及新药开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