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 动力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动力与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动力与电气工程 学相关记录117条 . 查询时间(3.344 秒)
姚学诗,男,1956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师。
尹燕教授,动力机械及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燃料电池,传热传质,导电高分子,功能膜材料,新能源动力装置。
林杰威副教授,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振动与噪声控制。
张帆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直接数值模拟,大涡模拟,内燃机以及航空发动机中的湍流燃烧,人工智能对发动机燃烧及污染物的预测。
陈韬副教授,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点燃式发动机复合燃烧技术;均质压燃燃烧组织与控制;发动机建模与控制。
张学军,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回收、利用和控制,主要包括制冷空调节能技术、蓄能空调技术、除湿空调技术、文物保存微环境控制技术等。近年来,主持完成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一系列文物环境控制工程,经费逾千万;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77次(Scopus);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9项;领衔成果《文物热...
赵华,英国国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副校长,教授。在天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英国利兹(Leeds)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从事高效发动机技术、通航动力技术以及替代燃料燃烧技术研究,重点针对我国发动机技术领域空白和薄弱点,开展有针对性地的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攻关。
裴学凯,男,安徽阜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电气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莱布尼茨等离子体所(2015-2016),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6-2020)从事科研工作,2021年初加入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目前致力于高电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方向的研究,具体包括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产生机理、等离子体智能诊断、先进等离子体源设计等,着重开展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绿色固氮、电...
冷学礼,男,1977年生,山东潍坊人,副教授,工学博士。1995年起在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研究,在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的整体评价方法,振动强化传热以及换热表面的积垢对策等方面作了些许工作。现在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冷箱环节的流动换热及优化, 两相流动的电学/光学测试技术以及对流换热的积耗散理论及应用等方面.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
刘学忠副教授,1986年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现在电气绝缘研究中心及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2003年期间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系访问研究。
姚学玲教授,女,1966年生,博士。何梁何利青年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陕西省创新团队和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高电压大电流测试技术研究。
林学东,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一直从事内燃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出国三次深造,专门研究柴油机燃烧过程控制和电控技术以及缸内直喷CNG发动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发表编(译)著5部,参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教育经历:1989.09-1993.07 江苏科技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08-1996.07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09-2004.12 武汉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96.08-2000.08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机械及材料工程系,助教、讲师;2000.08-2004.11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材料工程系...
学习及工作经历:1987.91991.7,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学习(大学本科);1991.71996.9,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工作;1993.91999.9,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习(硕士、博士研究生);1999.7至今,武汉大学工作(1999年讲师、2004年副教授、2011年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发电厂水处理》,2010年);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水处理课程系列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