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 >>> 农村宏观经济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农村宏观经济学相关记录141条 . 查询时间(2.388 秒)
   由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分散化经营造成土地上效益的低下,满足不了农村中青年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因而采取进城务工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求,带来了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农村科技推广缺乏能接受教育的对象,农业生产只好维持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无需接受技术学校的职业教育就能有效进行,农民子女缺乏学习的利益驱动,造成农民素质偏低,只好在现有土地上维持原来的生产方式,而土...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我国有13亿人口,从我国的资源禀赋来看,大部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有限,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资源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多地少是我国目前无法改变的现实国情,我国农村经济问题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是人多地少。我国耕地面积1996年为19.51亿亩,目前我国耕地有1.2208亿万公顷,折合18亿亩...
   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期统筹城乡、工农,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必将为深刻理解、全面落实这一战略举措,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奠定理论基础。    一、坚持系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研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全面认识和贯彻党在新阶段的农业农村经济政策,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农村基本经...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由于二元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犹如一条巨大的鸿沟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打破城乡壁垒,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    二元社会结构,在建国初期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现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才能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只要是有小农经济或小农场、而且传统村庄还存在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时,都有农村综合建设的客观过程。2004年中央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这应当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背景。到目前为止,新农村经济建设已经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归纳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温家宝总理还在他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20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农村经济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
●预计2007年农业总产值实际增速可能下降到5%以下 ●预计粮食总产量可能突破5亿吨 ●预计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2006年,我国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粮食连续3年增产,总产超过4.9亿吨,供求关系维持着紧平衡,粮价在波动中恢复性上升。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增速达到7.4%,是10年来最快的一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趋于全面协调发展。展望2007年,农业农村经...
截至2004年底,中国70.8%的人仍以农业为生,58.2%的人还居住在农村。在农业大国地位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目前中国改革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村问题,探讨新时期农村的改革问题,不仅能惠及“三农”,还能为整个中国的新一轮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改革促进中国农村的新发展,以构建和谐的中国社会。 客观分析当前农村经济现状 不可否认,经过两轮大改革,比起25...
 党的农村经济理论是党的经济理论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不断发展的重要历史主题。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其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提出、发展、形成和完善的过程。而发展至今的“新农村经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既是我党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又是我党对原有经济思路的一次突破,更预示着我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一、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之历史进程 ...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存在着许多共性,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得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大量的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半耕半工”型经济结构逐步覆盖了中国大部分村庄,广大农村已经从传统的“全耕社会”演进为“半耕社会”,或者说由传统的“农耕社会”演进为“农工社会”,这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和结构发生的总体性变化。  所谓“半...
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形势  农村经济       2008/8/7
  近年来,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颇具力度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几个可喜的变化特点:  第一个特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遇到的宏观环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黄金时期”。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遇到两次“黄金时期”,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业、农村通过内部制度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另...
考察世界及中国农业发展的实践 ,中国的经济学家和政策研究者总结出一条经验 :农业发展一靠科学、二靠政策。但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确认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 ,人们并没有加上一句“三靠市场” ,这是值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