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 普通话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音韵 汉语语法 汉语词汇 汉语训诂 汉语修辞 汉字规范 汉语史 中国古文字 汉语研究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汉语研究相关记录2590条 . 查询时间(0.685 秒)
闽南方言“不通”的出现早于“卜通”。前者在嘉靖刊戏文里已经出现,后者始见于万历年间,随即消失,直至20世纪以后再度出现。其中的肯定词“卜”和否定词“不”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分别对“通”所进行的肯定和否定。从历史和现实语料可以看出,“卜”和“通”最初的组合是出于语用的需要,而“不”与“通”最初的组合则是出于表义的需要。这时,它们都是松散的结构。之后,“卜通”和“不通”结构沿着各自的轨道不断地进行着语义上...
选取一例汉语典型句法失语患者,将图片理解产出汉语肯定句和否定句作为实验任务,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对患者的肯定句和否定句理解和产出加工过程进行研究。同时将同样任务让一组健康被试完成,并进行结果比照。研究结果表明失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均表现出否定句加工难于肯定句,证实了汉语否定效应的加工机制。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还表明失语症患者脑损伤对侧半球句法加工脑区的显著激活体现了汉语句法损伤康复过程中的代偿...
曾负笈美欧,后以治中国中古史、中古文学饮誉士林的陈寅恪在本质上是一位杰出而典型的东方语文学家(oriental philologist),在我国的梵文/印度学、西藏学、蒙古学、突厥学和西夏研究等许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就其学术旨趣、训练和成就而言,他所从事的“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学”不啻为傅斯年所谓“虏学”与“汉学”的完美结合,从而得以超越中西同辈学人;其中亚(西域)语文学(“虏学”)造诣即便与...
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
对于“会意字”和“形声字”,国内学人遵从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的说解,即“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根据“各构件是否存在‘比类合谊’的关系”,“字的读音是否与其中某构件的读音有相同相近的关系”,判断汉字是“会意”还是“形声”。西方学界则在汉字结构的分析上存在较大分歧。除了库尔马斯(Florian Coulmas)、林德威(David Prag...
全称量化是语义学特别是形式语义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它往往由全称量化词来实现。汉语中“每”等表全称义词被看作汉语的全称量化词。然而,汉语全称量化词在使用条件、共现限制等方面与英语有明显不同。为此,有学者质疑汉语全称量化词的量化属性。那么,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解释汉英全称量化词的差异?汉语全称量化的手段和机制又是什么?
采用三个实验探讨了声调语言经验在汉语二语者普通话声调感知中的作用。被试包括有声调语言经验的被试(泰语母语者)和无声调语言经验的被试(俄语母语者)。实验1和实验2采用声调感知判断任务分别考察了初级汉语水平和中级汉语水平的两类被试对声调感知的情况,实验3以初级和中级汉语水平的泰语母语者为被试考察了其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同化模式。综合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发现:声调语言经验在汉语二语声调感知中发挥着促进作用,...
禅宗语言研究属于汉语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佛教研究的一个分支,从时间段上说,它大致处于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具有俗语言的形制,但与一般俗语言相比,它又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宗教性质的语言。本书将研究建立在对统一体系中禅籍词汇和俗语的释义基础上,研究禅宗语言的隐含之意,构建禅宗语言的话语体系。全书共40万字。
中古二等字可能带有特殊介音。(郑张尚芳,1987;许宝华、潘悟云,1994;黄笑山,2002;杨剑桥,2013等)黄笑山根据二等字“牙喉音小韵用唇音字作反切下字时,开合口混淆不清”,认为“/-r/介音可能有某种圆唇的色彩”(黄笑山,2002)。这一研究思路提醒我们,要解决二等介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发掘文献中的反切行为、异读材料等内部证据。
修水县修水镇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赣湘鄂三省交界处,属北部赣语昌都片。北赣是全世界声调和发声态最复杂的所在,渣津调系是迄今发现的调类最多的调系。本文报告渣津十长六短的16调系统。
语气词口气及其系统研究有三个前提。一、26个句末语气词和4个基本语调或3种疑问标记(简称“疑标”)以不同种类、频次、层次和功能关系强制性共现构成75式语气结构,表示75种“语气+口气”综合值(王珏2020a)。二、据各自所在原型语气结构推知,肯定、惊讶、确信和确认语气词的上位范畴依次为陈述、感叹、非问和祈使语气(王珏2020b)。三、据上位语气、言/听者指向、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4个要素的异同,4类...
对于《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目前学界的认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的成都方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成都周边的方言,或包括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片块方言;第三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反映当时成都话的文雅口语音。分歧的焦点在于19世纪末期成都话的入声是否已经完全消失。对比19世纪中晚期成都话相关文献可见,直到清末民初成都话的入声尚未完全消失,《西蜀方言》记录的...
现代汉语中,“忘了、忘记”等动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叙实性。在有的句子中,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忘记”类动词都蕴涵其宾语小句为真。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附录中44组含有非规范汉字的异形词是涉及对错的问题,但相关研究较少。《现代汉语词典》对这44组异形词的处理可概括为三种类型,这些不同的处理方式是辞书语言文字规范功能的体现。《现代汉语词典》积极遵循语言文字规范,同时对规范做了更为合理的呈现,为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和参考。语文辞书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文件一起承担着语言文字规范功能。
动词和形容词关系密切,表示属性是它们共同的语义特点,动作是事物的临时属性,性质则是事物的恒常属性。动形互转的本质是事物属性恒常性的变化,而连接二者的桥梁是不断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的状态。程度性是动词转类为形容词的决定性因素,能转化为形容词的动词通常是具有程度义的动词。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中动形兼类的词为例,分析了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相互转化的过程,这不仅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关系,对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