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国际动态 自然地理学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0.794 秒)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2006年7月31日报道: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地球观测站(LDEO)和德国不来梅港Alfred-Wegener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在考察了南极冰核中宇宙尘埃中含有的氦-3含量之后,发现在过去的三万年里,地球受到了持续的宇宙尘埃的撞击。他们指出氦的同位素3He在宇宙尘埃中的含量比地球上陆地尘埃中的含量多5千倍。另外,通过对地球上含量丰富得多的氦...
10月12日据英国媒体报道,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已经发现了更多关于生活在上个冰川世纪的矮小人种的遗骨。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考古学家迈克-莫伍德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新发现骨骼证明这些矮小的人种并不是畸变或是病态的人类,他们是远古时代一类新人种。 莫伍德和他领导的研究组去年就对外公布了一个惊人发现,他们发现了生活在距今1.8万年前的新人种的遗骨,并将其命名为费洛勒斯人。...
A team assembl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s Arctic Institute of North America plans to spend two weeks studying a sulfur-spewing spring on the surface of an ice field not far from the North Pole t...
非洲是荒漠化最大受害者          2008/1/18
据新华社内罗毕10月17日电 正在肯尼亚召开的《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发布的一份材料显示,非洲是荒漠化的最大受害者。 据统计,非洲大约有2/3被沙漠和干旱土地所覆盖,世界上已经荒漠化的土地有一半在非洲。在过去30多年中,非洲森林面积约减少50%,损失草地7亿多公顷,人均可耕地减少了一半以上,这对非洲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
德国科学家日前表示,通过对南极洲冰山移动情况的监控,他们发现了一座会“唱歌”的冰山。据路透社11月24日报道,科学家表示,从这座冰山传来的声波频率大约为0.5赫兹,远远没有达到人耳的听力范围。但科学家加速播放声波录音后发现,这座冰山能发出一种类似大群蜜蜂的嗡嗡声或者管弦乐队演奏前热身的声音。从事极地及海洋研究的德国阿尔佛雷德·韦格纳学院从2002年开始了对这座冰山“唱歌”的研究,并将结果刊登在了即...
2005年9月北极地区海冰的景象新浪科技2006年5月15日讯 据英国《卫报》5月15日报道, 最新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冬季,大面积的北冰洋海域没有结冰,创下历史纪录。这对生活在北极地区的野生生物来说是一场灾难,而且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北极地区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的气候变化循环中。今年三月份的卫星观测显示,北极地区冬季冰盖的覆盖面积降至历史最低,比上年减少30万平方公里,比英国的面积都大。随着冬季...
TOM科技2005年12月20日讯 近期,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北美洲东北部分正在向南方移动。这种由后冰期反弹现象所引起的移动很可能在密西西比东南和孟菲斯地区之间的狭长地带引发毁灭性的地震。在最后一个冰河期,北美洲的大部分地方都被巨大的冰川所覆盖。尽管,10000多年前冰川已经消退,但这些地区受到的冰川的影响还依然存在。卡莱斯和他的同事一直试图测量出后冰期反弹在密西西比东南和孟菲斯之间的一条狭长陆地上所...
发布时间 2006-08-25 TOM科技讯 据俄罗斯《纽带》网6月2日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南极冰盖下发现了一座直径达480公里的巨大环形山。领导此项研究的拉尔夫·冯·弗瑞斯教授表示,这座环形山极有可能是一次小行星撞击后的产物。而澳洲大陆则是那次撞击的另一重要产物。在此之前,由于环形山一直被掩盖在南极洲东部深达两公里的冰层下,因此科学家们一直未能发现其踪迹。 ...
UNEP/GEF“扭转南中国海与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海草专题区域工作会议在北海召开本报广州8月14日讯(特约记者徐海记者李洁尉)近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办的“扭转南中国海与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海草专题区域工作会议在广西北海召开。据介绍,会议总结了该项目已完成的工作情况;重点讨论了南中国海与泰国湾周边七个国...
2007年9月16日,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邀请,乌兹别克斯坦水问题研究所所长Ernazar Makhmudov教授、乌兹别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所长Ramazan Kuziev教授来乌鲁木齐市参加“欧亚大陆北部地球科学合作计划/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计划干旱区会议”。在会议期间,两位所长应邀参观访问了新疆生地所。陈曦所长在介绍研究所重要研究方向时,提出可以在内陆河研究、绿洲建设以及...
2002年12月2日,lobalCarbonProject,GCP)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MichaelRaupach教授访问了地理资源所,考察设立在该所的GCP亚洲区域办公室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访问期间,中科院资源和环境科学技术局冯仁国副局长,国际合作局曹京华副局长和地理资源所刘纪远所长会见了MichaelRaupach教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碳循环研究以及在此领域的国际合作情况。刘...
据央视国际2003年12月5日从青海省地震局了解到,作为全球进入21世纪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遗址,昆仑山大地震遗址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科学家关注的目光。由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中、法两国联合地震科考队刚刚结束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布喀达坂峰一带的地震科学考察。这是中国地震局第四次针对“11·14”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开展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
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邀请,欧盟环境委员会委员玛戈.瓦尔斯特伦女士于2003年11月10-13日率欧盟环境代表团访华,参加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13日上午,瓦尔斯特伦女士一行5人以及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先生等使馆人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助卫星观测获得的资料和全球多家科研机构的联手合作,欧盟于日前建成了反映2000年时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植被覆盖情况的“地表资料数据库”。   据柏林媒体报道,欧盟于1999年提出一个名为“全球地表2000”的计划,希望在人类进入新千年之际对地球表面的各种情况能有详细的了解。随后,通过卫星观测及全球30多家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科学家获得了大量比此前同类数据更为精确和完整的数据,建成了该数据库。   科...
据时事社1日报道,日本北海道因东部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强烈地震,其地理位置产生了明显位移。   这是日本国土地理院通过全球测位系统观测得出的结论。从9月26日至29日,北海道东南端的襟裳岬观测点向东南方向共移动了97.7厘米。   在26日凌晨发生第一次强烈地震时,襟裳岬附近的观测点发出快讯说,其地理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了87厘米,而后来经分析纠正说应当为95厘米,而附近的广尾町向同一方向移动了97厘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