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354条 . 查询时间(0.491 秒)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长期致力于热带亚洲植物多样性演化研究,在对滇南地区景谷盆地下层植物群的采集过程中,发现了一枚独特的翅果化石。客座研究人员赵弈善在黄健副研究员和苏涛研究员的指导下,结合现生植物的形态学与生物学,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景谷发现的豆荚化石属于见血飞属,建立一新种“浙昆见血飞(Mezoneuron zhekunii Y...
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起源和演化历程一直存在争论。关于东亚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尤其是其进化过程及影响演化的关键因素—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加强时间,仍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类群的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揭示以及古植物学证据等方面的认识也存在分歧。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是全球最重要的牧草作物。在植物界近40万个物种中,紫花苜蓿在单位面积、相同时间内的粗蛋白产量最高,因其品质好、产量高、适口性和消化率高、多年生、固氮能力强等特性,被誉为牧草之王(King of Fodders)。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紫花苜蓿相关的多组学数据不断积累,整合并储存这些信息对于加快紫花苜蓿的基因功能研究和挖掘紫花苜蓿重要性状的潜...
长期以来,热带亚洲被认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源头。热带亚洲的新生代植物化石记录对于探索东亚植物区系的起源至关重要,但由于植被覆盖较大和古植物学研究基础薄弱的原因,产自热带亚洲的新生代化石非常少。为寻找热带低纬度新生代植物化石,2024年1月16日至25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联合泰国清迈大学在泰国北部开展为期10天的科学考察工作。
开花植物亦称为被子植物,是最多样化的陆生植物。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该过程依赖花粉管有序的极性生长,将不能自主移动的两个精细胞运送到胚珠完成双重受精,从而开始种子发育。因此,双受精不仅是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关键生理活动,也是粮食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在散粉期频频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农作物花粉活力下降和丧失,从而造成种子败育甚至绝收,已经严重影...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直进行着依兰香的保育、栽培、繁殖等试验研究。近期,版纳植物园工作人员许勇结合园区实际情况进行了良种母树的嫁接矮化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2022年初,采集依兰香母树(上世纪60年代栽培于版纳植物园内)的种子,并采用细沙播种,培育依兰香实生苗,以此为砧木,以依兰香母树的幼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2023年8—10月,嫁接苗成功开花,且株高在80—100cm。
2023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星耀武研究员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带来了题为“世界之巅:高山植物多样性演化和适应性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3年第21期。
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主办,长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西安石油大学协办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西安举行。大会围绕“信息时代的古植物学”主题,主要探讨古植物学在当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应用和发展,增进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国古植物学各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参加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生物学研究。研究组围绕着丝粒序列组成及进化机制,着丝粒染色质形成和失活机制,着丝粒-动粒调控染色体分离机制这三个着丝粒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PNAS(2013,2015,2021,2022,2023), Plant Cell(2013a,2013b,2019,2020a,2020b), Genome Resear...
2023年9月22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研究员及团队成员周国朋副研究员、十字花科及其他绿肥育种岗位科学家秦璐和杨璐副研究员一行到华中农业大学调研指导工作,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杨毅处长、资源与环境学院王昭副院长、绿肥课题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调研活动。
2023年9月13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于植保楼报告厅开展第三期致远名家讲堂活动,特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杜克大学何胜洋教授主讲。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逾300名师生现场听讲,500余人参与线上直播活动。本次活动由彭友良教授和孙文献教授主持。
2023年9月10日—13日,“大高黎贡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采集与保存技术培训班(西藏)”在西藏林芝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和西藏农牧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农牧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项目参与单位近30名专业技术...
2023年7月27日至8月15日,为了执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题的“须弥红豆杉等20个旗舰物种的调查评估与综合保护”子课题任务,加深对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的了解,促进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群体遗传与物种濒危机制研究团队一行7人组成的考察队,对四川绵阳市和广元市、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以及甘肃省陇南市...
随着气候变暖和现代设施农业规模的发展,植物病原线虫病害已成危害我国北方特别是陕西省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中药材等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第二大病害,制约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2020年7月,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批复以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建设“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以期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凝聚培养线虫学科优秀创新人才、支撑线虫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在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后,2023年2月9日工作人员对采集的克鲁兹王莲种子进行萌发培育,昆明在2月份自然气候条件下平均水温只有8℃左右,昆明植物园工作人员采取了人工加温、补光、水体杀菌等处理方法,刺激其萌发。2023年2月21日,王莲种子开始陆续发芽,发芽的小苗需在恒定的水温水质中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生长发育,等状态稳定后及时进行分株上盆,并在后备温室种植养护。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成长,王莲幼苗逐渐达到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