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形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形态学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1.269 秒)
2023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海峡书局推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微信小程序,开放查询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的形态特征信息、物种简介、分布范围及照片。
2023年11月10日至20日,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高级研究员Alan Warren博士应邀访问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Warren博士的此次到访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皇家学会(RS)合作交流项目“纤毛虫原生动物重要代表类群的组学及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的资助(Warren博士和高凤教授分别是英方和中方的项目负责人)。
2023年7月1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在开展野生动物监测过程中,于保护区鸡笼山一带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凤头蜂鹰。经确认,该物种为鼎湖山保护区鸟类新记录种,这使鼎湖山的鸟类种数上升至275种。
由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国家动物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大讲堂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成功举办了第七期和第八期。“你拍一我拍一,北京是科学发现地;你拍二我拍二,麋鹿是我国大宝贝(儿)……”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麋鹿苑博物馆馆长白加德研究员从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开始带领大家走进了麋鹿的世界。
两栖爬行动物总体形态较保守且存在趋同现象,给传统分类带来了困难,仅仅使用形态学的鉴定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对其物种多样性的正确评估。DNA条形码技术由于采用数字化形式,使样本鉴定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突破了对传统形态经验的过度依赖,不受生物体发育阶段的限制,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不足。DNA条形码技术与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物种进行鉴定和分类,还可能发现许多潜在的物种。
热河鸟(Jeholornis)是最原始的鸟类之一,也是化石鸟类中闻名遐迩的“明星物种”。不久前,牛津大学玛丽居里学者胡晗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研究团队曾对这一重要鸟类支系进行食性研究,并确定了其作为最早的食果鸟类的生态习性。这支研究队伍此后对热河鸟进行了持续的合作研究,并于近日在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发表...
近日,鼎湖山保护区(隶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志愿者练育芳在开展鸟类监测及鸟类科普资料收集工作中,于鼎湖山的杜鹃山一带发现了棕脸鹟莺。经确认,该物种为鼎湖山鸟类分布新记录。
2021年11月28日,版纳植物园举办“成长中的望天树”第48期活动——“观鸟课堂·版纳常见鸟种”系列课程第1期,这也是版纳植物园继去年新推出“观鸟课堂·中国常见鸟种”系列课程之后,继续推出“观鸟课堂·版纳常见鸟种”系列课程,观鸟爱好者刘永红给来自当地社区22名观鸟学员带来《鹎》主题课程。
近日,版纳植物园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蓝翅八色鸫Pitta moluccensis。 蓝翅八色鸫羽色极其艳丽,其头顶黄褐色、贯眼纹黑色、喉部白色、背部绿色、胸腹部棕黄色、下腹及臀部鲜红色、两翼亮蓝色具白斑、腿部淡粉色,被称为“八色鸫”名副其实。
2021年7月20日,版纳植物园生态站工作人员邓云博士利用红外相机在版纳植物园东区拍摄到了豺狗的野外生态照片,证明了豺狗在版纳植物园的存在。前几个月,由于亚洲象的进入,生态站监测人员在东区布置了一些红外相机,用来监测大象的行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象走后没多久,竟然拍摄到了豺狗的活动踪迹。
2021年2月3日,自然指数期刊(Nature Index),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张驰、周忠和等关于中生代鸟类多样性演化模式和方式的论文,提出中生代鸟类主要类群虽然在体型空间上分异较小,但是在离散形态特征定义的空间上差异显著,这是首次关于中生代鸟类特征和体型多样性演...
中生代白垩纪(距今约1.3亿年至6500万年)部分今鸟型类是如何躲过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生物大绝灭,而逐步演化为现代鸟类?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对中生代鸟类特征(“形态空间”)和体型(“体型空间”)的多样性演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生代鸟类两大主要类群、同时也构成姐妹群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演化轨迹。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义明研究组揭示了自然选择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模式,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Ecography 上。 种内遗传多样性是最基础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着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安第斯山脉是重要的物种驯化摇篮之一,许多驯养动物起源于此,其中包括羊驼(Vicugna pacos)和美洲驼(Lama glama)这两个具有经济价值的骆驼科驯化物种。然而,科学界对羊驼和美洲驼的起源和演变仍知之甚少。国际上也存在争议,基于考古或形态学的研究认为,羊驼驯化自原驼(L. g. guanicoe)、骆马(V. v. vicugna)、或美洲驼和骆马的杂交,美洲驼则...
成都生物所丁利、陈勤研究团队与日本京都大学森哲教授课题组合作,于2017年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采集到一种颈槽蛇,该蛇一直被当做九龙颈槽蛇(Rhabdophis. pentasupralabialis)记录。研究组从鳞被、半阴茎等形态学特征初步判断,认为其与九龙颈槽蛇及其他已知颈槽蛇属物种差异较大,对分类划分存疑。通过将该存疑种与16个已知颈槽蛇属物种的核基因cmos与线粒体cyt b片段系统发育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