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水文学 >>> 水文物理学 水文化学 水文地理学 水文气象学 水文测量 水文图学 湖沼学 河流学与河口水文学 水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文学相关记录1937条 . 查询时间(4.525 秒)
湖泊盐度是青藏高原区域水资源、水环境状态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评估亚洲水塔水资源与水环境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关于青藏高原湖泊盐度的研究有限。青藏高原湖泊众多且地处位置交通不便,较难全面连续监测湖泊的盐度特征。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盐度的调查成果主要来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青藏科考以及近些年相关研究开展的部分湖泊实测调查,鲜有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大范围、长时间的湖泊盐度及其变化...
2023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向荣研究员团队在热带辐合带降水范围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提出末次冰消期冷期热带辐合带降水范围显著收缩新观点,为未来预测热带地区降水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然·通讯》)上,杨艺萍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张兰兰研究员和向荣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旱涝急转是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异的显著表现之一,是旱涝并存现象的一种极端表现,其不仅具备干旱和洪涝分别具有的灾害特性,而且由于转折突然,所造成的危害比单一灾害的叠加更为严重。尤其在长江中游地区,河湖水系复杂,再叠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该区域成为干旱、洪涝、旱涝急转等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内陆水体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湖泊通常被认为是二氧化碳(CO2)源,其通量特征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水库和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河流和湖泊的水文节律影响内陆水体碳交换。以往研究认为,拦河筑坝增加了水库和下游河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鲜少有研究量化河流水文变化对下游湖泊温室气体动态的影响。三峡大坝是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显著改变了长江...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微生物驱动的产甲烷过程贡献了全球85%的大气甲烷增量。尽管河流仅占地表面积的0.58%,其仍是多个生态系统间碳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纽带。据估算,全球河流每年向大气中释放30.5Tg的甲烷。然而,目前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中的产甲烷途径认识不足;此外,筑坝显著改变了河流水文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但筑坝对河流甲烷释放的影响尚不清楚。
2023年6月20日下午,合肥市委副书记路军一行调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深入交流巢湖综合治理的思路和方法。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安徽省巢湖管理局以及巢湖研究院负责人参与调研。
热融湖塘是多年冻土剧烈融化后形成的典型地貌,占多年冻土分布区面积的7%,是重要的甲烷(CH4)排放源。然而,以往的观测证据主要来自高纬度多年冻土区。与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相比,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气压和氧气含量低、冻土碳含量低且年龄小,进而可能导致该区域热融湖塘CH4排放特征与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存在差异。截至目前,学术界对青藏高原热融湖塘CH4排放特征的认识十分有限。
2023年5月30日,由陕西省水利厅、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水务局、中共蓝田县委、蓝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年度山洪灾害防御暨水库河道防洪演练,在西安市蓝田县蓝桥镇蓝桥街村举行。陕西省防总指挥长、省水利厅厅长郑维国观摩演练并作总结讲话。西安市政府督查专员鲁强出席并致辞。
2023年5月30日,由陕西省科协、陕西省科技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现场,主办方为首批15家“陕西省科学家教育基地”授牌,陕西水利博物馆名列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这片红土圣地,始终饱含着深情大爱。关键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为江西发展量身定制了宏伟蓝图: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2023年5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皂市、江垭水库组织开展2023年水库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演练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水利部关于水库安全度汛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提高抢险队伍应急能力,全力保障水库防洪安全。长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道喜现场指导并作总结讲话。
2023年5月31日,随着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的六五河节制闸缓缓关闭,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以下简称北延工程)2022—2023年度调水任务圆满完成,穿黄断面累计调水2.77亿立方米,完成年度调水计划的101.8%。
2023年入汛以来,湖北雨情呈现暴雨分散、多发、突发的特点,整个5月降雨偏多,省内大江大河和重要中小河流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这期间,由湖北省水文中心最新研发的湖北省洪水分析系统成功在全省推广应用,并在多轮降雨的水情预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5月29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标志着该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3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宣读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表彰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的决定》,授予海洋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创新团队等7个团队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授予马大为等26名同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授予丁文江等251名同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其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