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 生物力学 理论生物物理学 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 生物电磁学 生物能理学 低温生物物理学 分子生物物理学 空间生物物理学 仿生学 系统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知识库 生物物理学 酶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293 秒)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和研究员范克龙团队在天然纳米酶—抗氧化功能及催化机制解析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2024年1月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2年3月16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在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Material properties of phase-separated TFEB condensates regulate the autophagy-lysosome pathw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发展生物物理交叉的技术方法,定量分析了转录因子TFEB通过相分离...
利用响应面法对Anoxybacillus sp.YIM 342产耐高温α-淀粉酶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在发酵过程中对产酶量影响较大的因素,然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确定对产酶量影响较大因素的最佳水平.筛选结果表明,淀粉和CaCl2 的浓度以及发酵时间对产酶量有显著的影响;最佳发酵条件为:淀粉11.73 g/L,CaCl2 0....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能够帮助新生多肽链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形成天然构象,但本身又不是成熟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蛋白质需要分子伴侣的帮助,才能够从核糖体合成的新生肽链折叠成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E. coli的ObgE蛋白是保守的GTP酶,ObgE蛋白参与信号转导、蛋白运输和细胞周期调控,并与E. coli在氨基酸饥饿下的应激反应有关。本实验通过分子克隆,将E. coli Ob...
大量研究表明,依赖Ca2+、Zn2+等金属离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表达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易损斑块处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水平增高。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近红外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等分子影像学的方法,能够动态无创地检测动物模型动脉斑块或人颈动脉斑块切除后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水平,不仅可以提示疾病的发展进程,而且能够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尽管大多数斑块成像的分子影像学手段尚未达到...
在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鉴定过程中,数据库搜索是主要的方法。漏切位点和酶切规则决定了图谱候选肽段的范围,是数据库搜索算法的重要参数。对于常用的胰蛋白酶切来说,除了局部构象、三维结构、实验条件,以及其它偶然因素会影响赖氨酸K或者精氨酸R后的位点能否被酶切外,该位点附近的其它氨基酸也会影响蛋白水解酶的酶切效果。从质谱图谱中时常会鉴定出包含漏切位点的肽段,因此,预测蛋白质的酶切位点能够为数据库搜索算法提供...
H1N1流感病毒的聚合酶具有RNA复制、转录等功能,并且对流感病毒片段包装、子代繁殖及宿主适应性等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人、猪及禽类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片段的二核苷酸频率及同义密码子的偏爱性,发现不同宿主中,流感病毒聚合酶片段的CpG频率最低,且均被强烈抑制;通过三类宿主间的比较发现,人流感病毒抑制最为强烈,且其CpG频率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但2009年毒株的CpG频率突然上升。比较同义密码子使用...
DNA拓扑异构酶Ⅱ是一种分子马达,它利用ATP水解产生的化学能,切断一条双链DNA片段(G segment),并让另一条双链DNA片段(T segment)从缺口处通过。对DNA拓扑异构酶Ⅱ的工作循环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其工作机理。本文根据已有实验资料,利用主方程方法构建了DNA拓扑异构酶Ⅱ状态转变的随机跃迁模型,求得系统各态的稳态解。进而推导出稳态下无机磷(P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DNA拓扑异构...
现代物理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为腺苷三磷酸(ATP)合成酶分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手段。 介绍了ATP合成酶研究中常用的物理技术与方法如质谱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 X射线衍射技术、 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在ATP合成酶研究中的应用, 并重点介绍了新兴非常规手段如原子力显微镜、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ATP合成酶研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对比诸多技术与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研究中的进展情况...
嵌合体纤溶酶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或化学偶联的方法将纤溶酶与其它的功能多肽(含有酶原结构域,有抗凝血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能特异识别纤维蛋白的多肽)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嵌合体蛋白质。它尽可能地保留了分子中每一组分的生物活性,增强了纤溶酶的溶栓功效,较大程度地克服了临床溶栓药物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是目前溶栓药物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一些限制性内切酶能够诱发CHO细胞染色体畸变已经不同实验所证实[11,4.5.77。有作者提出限制性内切酶的致染色体畸变作用类似于电离辐射,即这种作用是非S期依赖性的闻。最近,又有作者详细研究了Alul对处于细胞周期各个时相的染色体的作用〔17o Alul识别序列为4个碱基对,产生平切末端,而对另一大类识别序列为6个碱基对,产生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则尚无研究。为此,我们以CHO细胞为材料,观察了Eco...
摘要 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印迹高分子和有机团簇对酶的仿生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的 研究现状,探讨了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柔性空间效应)对仿对酶在催化过程中实 现类似酶的识别和诱导契合的影响,并展望了酶的仿生发展趋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