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生态学 植物相关记录101条 . 查询时间(0.383 秒)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节肢动物行为与生态研究组成立于2019年3月,由陈占起研究员任课题组长。课题组以节肢动物(主要集中在蜘蛛和螳螂类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繁殖行为、社会行为的生物学特征,并探讨相应生物学特征的产生机制、演化模式以及相应特征在其生境中与周边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析这些生物学特征出现和存在的适应性以及生态学意义。科研工作的开展秉承:自然现象-研究问题-研究假说-实...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恢复生态学研究组立足于中国西南,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通过理论、实验、野外调查及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热带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受损过程与响应机制,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重要和敏感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作用,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以及生态系统的组装与集成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积极为我国西南部乃至整个大湄公河次区域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学研究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立足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西南地区,致力于传粉昆虫的保护和利用。主要研究蜜蜂对外界不良环境(有毒花蜜、农药等)的响应机制;蜜蜂与花、蜜蜂与天敌的协同进化机制。努力把化学生态组打造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组。
古生态研究组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优势学科——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学,为应对全球变化而设立。研究组以植物化石和现代植物为研究材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多学科交叉,以不同尺度研究地质时期植物分布格局的演变历史和规律,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古环境变化(古气候、古植被、古地貌、古海拔、古大气二氧化碳)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大量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BEF)研究表明,物种丰富的森林群落通常具有更高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生产力。在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地上植物碳储量和地下土壤有机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碳库,其变化不仅受制于地上植物多样性,也与地下生物多样性相关,尤其与植物吸收与适应相关的菌根真菌的多...
植物春季物候提前是陆地生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次生生长(木质部物候)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对预测植物物候的转变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春季物候提前仍存争议。不同时空尺度下全球变暖驱动的春季物候提前的各种证据暗示了这种响应可能存在温度临界点。该研究从北半球75个研究样地整合了1998-2016年间(非连续时间序列)20个针叶树种木质部细胞壁增厚开始期的大数据集,覆盖北半球(2...
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其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探究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因素对制定草地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恢复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冠层结构是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要素,不仅可以通过调控冠层内的光和水分的分配影响生产力,还可以作为强风的物理屏障影响群落稳定性。然而,目前对于冠层结构在调控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间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缺少...
蒋高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中国生态学会 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 、《生态学报》、《生命世界》、《首都食物与医药》编委。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Journal of Experi...
黄振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旱区植被生态适应性研究,开展种子生态与植被更新、植被恢复与技术试验示范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和中科院课题多项,在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Oecologia、Annals of Botan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2011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目前担任Plant Physiology and B...
李凌浩,男,1964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植物所多伦恢复生态学研究站站长,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骨干成员,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共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含SCI60篇),主编或者副主编的专著6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草地恢复与管理研究组,主要研究领域: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
许振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适应性,揭示了我国典型植物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高温和干旱等)的适应过程及其控制机理,发展了多因子联合影响下的生态系统适应过程模型,为预测评估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曾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2项。2007-2009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竞争性项目资助,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
杨元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和2008年分别获北京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 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和英国阿伯丁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12年07月到植物所工作。2013年度入选国家"国家引进人才计划",同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现任环境与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生态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Global Ch...
黄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和1986年先后获南京气象学院(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莱斯大学博士学位。1999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0至2011年初任职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1年到植物所工作。现任Journal of Plant Ecology主编、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和Agri...
王仁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种群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植物功能型生态学、大尺度生理学(Macrophysiology)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广布种植物种群对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适应策略、全国区域尺度C4植物的地理分异规律和格局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
马克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士学位,1987年获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4年在植物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到植物所工作。1997年入选中科院“引进人才计划”。在Science、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Ecology Letters,Ecology,Gl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