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物理学 W态相关记录1178条 . 查询时间(0.239 秒)
2023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林志荣和王镇团队,联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鲁勇、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Per Delsing、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教授蔡兆申,利用片上集成的超导量子电路,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快速制备和储存薛定谔猫态的方法。10月11日,相关成果以Fast generation of Schrödinger cat states using a K...
2023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光学材料研究中心董红星和张龙研究员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报道了一种从具有超低阈值的激子极化激元产生动态可调谐单模激光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Rydberg State Single-Mode Polariton Lasing with Ultralow Threshold via Symmetry Engineering”为题发表于Na...
自然状态下太阳光辐照强度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十几倍涨落。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长状态,必须能够在低光条件下保持高效捕光和传能(捕光态),又要在高光条件下避免强光辐照损伤(光保护态、能量淬灭态或淬灭态)。植物光合系统已进化出在高、低光条件下的状态切换功能。由于从光保护态切换到捕光态的速率滞后于光强的动态变化,理论计算表明该滞后效应可导致高达20%的光合效率损失。实验上,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提高状态切换速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复旦大学周游合作,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制备二维原子阵列、产生原子比特纠缠对、连接纠缠对的分步扩展方式制备了多原子纠缠态,并通过显微学技术调控和观测了其纠缠性质,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近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以《光晶格量子计算机的里程碑》为题进行了报道。
几种超晶格量子阱结构中限制电子态的光谱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复旦大学周游合作,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制备二维原子阵列、产生原子比特纠缠对、连接纠缠对的分步扩展方式制备了多原子纠缠态,并通过显微学技术调控和观测了其纠缠性质,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以《光晶格量子计算机的里程碑》(Milest...
碰撞电荷转移反应广泛存在于星际介质、行星大气、等离子体等复杂气相环境中,从分子层面探讨电荷转移反应的机理对剖析这些复杂气相环境的物质演化和能量传递过程有重要科学意义。Ar+ + N2 → Ar + N2+是探究电荷转移反应动力学的经典模型体系,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然而,不同的实验研究以及实验和理论计算之间不能相互吻合,存在较多争议,因此人们对这一模型体系分子水平的电荷转移...
碰撞电荷转移反应广泛存在于星际介质、行星大气、等离子体等复杂气相环境中,从分子层面探讨电荷转移反应的机理对剖析这些复杂气相环境的物质演化和能量传递过程有重要科学意义。Ar+ + N2 → Ar + N2+是探究电荷转移反应动力学的经典模型体系,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然而,不同的实验研究以及实验和理论计算之间不能相互吻合,存在较多争议,因此人们对这一模型体系分子水平的电荷转移...
碰撞电荷转移反应广泛存在于星际介质、行星大气、等离子体等复杂气相环境中。从分子层面探究电荷转移反应的机理对剖析这些复杂气相环境的物质演化和能量传递过程有重要作用。Ar++N2→Ar+N2+是经典的电荷转移体系,受到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然而,不同研究之间无法相互吻合,存在争议。这主要是由于以往实验产物探测分辨率相对较低,反应物离子束同时含有基态Ar+(2P3/2)和激发态Ar+(2P1/2),实验...
碰撞电荷转移反应广泛存在于星际介质、行星大气、等离子体等复杂气相环境中,从分子层面了解电荷转移反应的机理对研究和理解这些复杂气相环境的物质演化和能量传递过程有重要科学意义。Ar+ + N2 → Ar + N2+是研究电荷转移反应动力学的经典模型体系,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受到了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然而,不同的实验研究以及实验和理论计算之间不能相互吻合,存在很多争议,因此,人们对这一模型体系分子水平的...
二维笼目(kagome)晶格体系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晶体构型和拥有平带、范霍夫奇点和狄拉克锥等特殊的电子结构,为研究超导、电子关联以及拓扑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其中笼目超导体AV3Sb5 (A=K, Rb和Cs)因其新颖的电荷密度波序、向列相序以及展现出的反常霍尔效应和可能的非常规超导电性等,尤其激发了人们在笼目体系中寻找新奇物性的广泛兴趣。探索具有类似笼目结构的新材料和对其特征电子结构的...
2023年7月5日,微电子所高频高压中心刘新宇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固体物理所合作在氮化镓(GaN)表面态物理起源与抑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GaN表面天然氧化物中的无定型Ga2O是界面态的主要来源,创新研发出高温(500℃)远程等离子体表面修饰方法以有效去除该成分,成功恢复了GaN表面原子级台阶流形貌(超净GaN表面的代表性特征),显著抑制了介质/GaN间的深能级界面态,改善了...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叶沿林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林承键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利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束流,依靠高分辨的多粒子探测手段,准确识别4-α粒子,重建了16O的类Hoyle共振态,为原子核中存在类似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量子态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以“16O中类Hoyle结构的新证据”(New evidence of the Hoy...
2023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在低能高电荷态离子电荷交换量子态选择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成果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杂志(Physical Review Research 5,023123 (2023)上。
202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无机催化研究组(507组)叶生发研究员团队与苏州大学谭庚文教授团队在低配位主族元素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单配位锑宾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光谱学表征,证实了其存在一个有着极大零场分裂(D=1,030±20cm–1)的三重态基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