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证实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0.15 秒)
纠缠是一种量子现象,其中两个或多个粒子的属性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人们无法单独描述单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粒子的纠缠最终决定了材料的性质,但人们却很难理解“纠缠”。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创了一种新方法,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量子场论的预测,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对量子材料中纠缠的研究和理解。
2023年11月23日,《地球化学观点快报》(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构建了天然气水合物上升时随水深变化的演化模型,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首次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可携带冷泉气体到达海表。   
捷克研究证实分子中存在π孔     捷克  分子  π孔       2024/1/15
捷克科学院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和帕拉茨基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证实了芳香族分子中电子密度不均匀分布以及π孔的存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等人与西班牙理论物理学家合作,实验验证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随机性(LOSR, Local operation and shared randomness)理论框架下的真多体非局域性,结果表明用两体或三体非局域关联无法解释自然界产生的所有关联。该成果2022年10月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
四中子态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全新物质形态,相当于Z=0的物质,受到物理学界非常大的关注。2019年11月11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甫荣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物理评论C》(Physical Review C)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多中子体系的第一性原理无芯伽莫夫壳模型计算”(Ab initio no-core Gamow shell-model calculations of m...
四中子态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全新物质形态,相当于Z=0的物质,受到物理学界非常大的关注。2019年11月11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甫荣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物理评论C》(Physical Review C)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多中子体系的第一性原理无芯伽莫夫壳模型计算”的文章,理论预言了四中子态的共振能量和共振宽度。2022年6月22日,由德国科学家团队主导,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新华社武汉2022年2月24日电(记者谭元斌)我国科研人员在单原子层面上证实了量子体系存在操控速度的极限。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涉及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问题,而且对于优化量子测量、量子态制备、量子信息读取乃至加快量子计算的速度等,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冯芒研究团队与郑州大学、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超冷40Ca+离子所构造的量子模拟实验平台,设计并实验展现了可控的量子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在单原子层面上首次高精度地验证了“远离平衡状态的量子体系的操控速度受制于体系的熵产生率“这一全新的量子热力学特性,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专业的顶尖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该成果不仅涉及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基...
2022年2月22日,精密测量院冯芒研究团队与郑州大学、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超冷40Ca+离子所构造的量子模拟实验平台,设计并实验展现了可控的量子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在单原子层面上首次高精度地验证了“远离平衡状态的量子体系的操控速度受制于体系的熵产生率“这一全新的量子热力学特性,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专业的顶尖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该成果不仅涉及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问题,而且...
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忠和物理所T03组博士生聂思敏(现为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特聘研究员王志俊、研究员翁红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戴希等(Phys. Rev. Lett. 124, 076403 (2020))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低能有效模型分析,预言EuB6在顺磁态是拓扑平庸的窄带隙半导体,进入铁磁态后,时间反演对称破缺,交换场会导致能...
时间反演对称和能带拓扑的相互作用是拓扑物态研究的关键之一。在时间反演不变体系中,宇称相反的自旋简并能带发生反转会导致非平庸拓扑态的产生,比如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实现和狄拉克半金属的发现。而在磁性材料中,磁有序会破缺时间反演对称,宇称相反的自旋劈裂能带发生反转会产生更多新奇的拓扑态,比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磁性外尔半金属态,这是当前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之一。
过去40年,证实中子星内部存在夸克核一直是中子星物理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芬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已经找到有力证据,证明迄今最大中子星内核存在奇异的夸克物质。研究人员解释说,我们周围所有普通物质都由原子组成,原子致密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及围绕在其周围的电子组成。但在中子星内部,原子会坍塌成密度极高的核物质,其中中子和质子紧紧“依偎”在一起,因此整个中子星可视为一个巨大的...
2020年3月13日,物理学科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hyiscal Review Letters》报道了我校量子材料与物理研究所单磊教授团队与中科院合肥强磁场中心郝宁研究员理论团队、朱相德研究员等人合作,利用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STM/STS)对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硫族元素化合物(TMD)― 2H-NbSe2进行探测研究。通过对该体系的高分辨隧道谱测量和理论分析,证实了该体系存在非弹性电子...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徐莉梅教授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曽晓成教授(北大物理系1984届本科生)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王恩哥院士等合作,利用高分辨qPlus型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冰在二维极限下可以稳定存在,将其命名为二维冰I相,并以原子级分辨率拍到了二维冰的形成过程,揭示了其独特的生长机制。该工作以“Atomic imaging of edge st...
多年来,物理学家一直认为,使超导成为可能的电子对——库珀对是“双面娇娃”:既可形成超导态,也可形成绝缘态,但故事并没有结束!中美科学家在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库珀对还可像普通金属一样导电。研究人员表示,最新发现描述了一种全新物质态——量子金属态,有望催生新型电子设备,但仍需新理论予以解释。库珀对以布朗大学物理学教授莱昂·库珀的名字命名,他因描述库伯对在实现超导性方面的作用而荣膺1972年诺贝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