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分子相关记录849条 . 查询时间(0.609 秒)
人们感受到的诸般气味,源自嗅觉系统对经由空气传播的物质分子的编码表征。分子是保留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亦常被视作嗅觉加工的基本单元。2024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雯团队发现,气味分子对嗅觉系统而言并非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的嗅知觉表征包含气味分子的亚分子结构信息。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诱导发光技术,通过调控分子界面能级排布,首次观察到超常明亮的单分子上转换电致发光现象,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高效上转换发光机制,并且从理论上阐释了界面能级排布对单分子电致发光行为的影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于2月23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稀土ZSM-35分子筛的绿色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硅源、铝源、去离子水、稀土元素的盐类、晶种以及无机酸或无机碱为初始原料;其中,所述初始原料的摩尔配比为:SiO2/Al2O3=15~40、OH-/Al2O3=2.5~9.2、H2O/Al2O3=300~2000、RE2O3/Al2O3=0.01~0.56,晶种的加入量为原料硅铝氧化物总质量的0.1-10.0%;反应初始原料混合物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孔磷酸铝分子筛的离子热合成方法,以咪唑基离子液体为溶剂,以有机胺为模板剂,将磷源和铝源合成CHA型微孔磷酸铝分子筛,该分子筛晶体结构包含由双六元环连接的菱沸石笼,具有八元环窗口和比邻相连的四环结构,经焙烧去除模板发现,此分子筛的晶体结构符合国际分子筛协会(IZA)定义的CHA型沸石的结构。本发明克服了CHA分子筛常规合成的缺点:水热高压过程、大量的有机酸碱废液。其合成特点是采用离...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维持分生组织、促进维管组织分化、调控叶片衰老和促进再生等。以往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的信号传递类似于细菌的双组分系统,通过磷酸中转系统将信号从细胞膜传递到细胞核内,进而激活特定的下游基因表达。此磷酸中转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一类名为B型ARR转录因子(B-ARRs)的蛋白,它们包含保守的N末端接收结构域(Recei...
2024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纳米流体力学团队利用分子模拟,研究了离子液体-真空界面电场诱导离子喷射现象(图1)。该工作为选择合适的离子喷射分子模拟策略提供了指导,也为后续研究更复杂的电喷射现象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流体物理》(Physics of Fluids)上,并入选编辑精选(Editor’s Pick)。
2024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纳米流体力学团队利用分子模拟,探讨了离子液体-真空界面电场诱导离子喷射现象。该工作为选择合适的离子喷射分子模拟策略提供了指导,并为后续研究更复杂的电喷射现象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流体物理》(Physics of Fluids)上,并入选编辑精选。
最近,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吴长征教授课题组发现有机分子与无机结构形成磁性交换新机制,获得高居里温度(> 400 K)和强磁性(4 emu.g-1)的二维铁磁分子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Room-temperature long-range ferromagnetic order in a confined molecular monolayer”为题于2024年1月1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物理》杂...
本发明涉及以氮为中心的多脲基三脚架型功能单体分子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苯乙烯一端带有的异氰酸酯和三胺生成脲的方法,采用?3?异丙烯基?α, 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和三(2?氨乙基)胺反应,通过控制反应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溶剂,得到既含有末端可聚合双键,又同时含有具有自聚集效应的多脲基官能团的苯乙烯类功能单体分子。所获得的以氮为中心的多脲基三脚架型功能单体分子,脚架功能单体是通过一个顶端氮原...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冰片烯酰亚胺类结构的三脚架型功能单体分子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降冰片烯酸酐和三(2?氨乙基)胺生成酰亚胺,采用顺?5?降冰片烯?内型?2, 3?二羧酸酐和三(2?氨乙基)胺反应,通过控制反应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溶剂,得到既含有羰基,又同时含有胺基和环状烯烃结构的降冰片烯酰亚胺功能单体分子。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后处理简单,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获得的降冰片烯酰亚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对tnt具有敏感分子识别的分子印记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美国两个科研团队在2023年12月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分别刊文称,他们首次让单个的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在这种奇怪的状态下,分子之间即使相距遥远也能同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为很多应用奠定了基础,包括构建更好的量子计算机、量子模拟器和传感器等。
2023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合作者,首次通过实验证实在原子核基态中存在分子型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作为亮点工作被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s在线报道。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激发态分子碰撞表面解吸电离离子迁移谱探测方法与装置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近日首次通过实验证实在原子核基态中存在分子型结构。该研究于2023年11月21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