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rbcL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18 秒)
选用叶绿体基因trnL-F,rbc-L序列和核核糖体ITS序列对蓼属头状蓼组的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以药用大黄为外类群,用最大简约法对3个片段的单独和联合矩阵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头状蓼组是一个较自然的类群,与春蓼组、刺蓼组和金线草属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头状蓼组作为一组放在春蓼属,细茎蓼和蓝药蓼从头状蓼组转移至冰岛蓼属;不支持将刺蓼组并入头状蓼组;对于小叶蓼的系统学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采用PAML程序检测麻黄属14种及其他9种裸子植物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 以“分支”模型检测到该属植物RbcL蛋白催化活性区先后经历了3次大范围的选择; 以“分支-位点”模型检测出在该基因第365位密码子位点存在正选择的物种; 计算机三维结构模建进一步显示该位点引起RbcL蛋白βG折叠、βH折叠和βE折叠的空间结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与麻黄属该蛋白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短命植物东方旱麦草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以木灵藓科21属33种植物为内类群,以缩叶藓科(Ptycomitriaceae)、虎尾藓科(Hedwigiaceae)、树生藓科(Erpodiaceae)、蕨藓科(Pterobryaceae)、平藓科(Neckeri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刺果藓科(Symphyodontaceae)、油藓科(Hookeriaceae)、灰藓科(Hypnaceae)和金发藓科(Poltri...
线蕨属Colysis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少数种类分布至非洲、澳大利亚(昆士兰)及新几内亚地区。自1849年成立以来, 线蕨属的分类范畴和系统位置一直有待确定。本文利用叶绿体基因组的rbcL、rps4基因和rps4-trnS基因间隔区序列, 运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方法分析了线蕨属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1)线蕨属和薄唇蕨属Leptochilus (含似薄唇蕨属...
九子母属Dobinea Buch.-Ham. ex D. Don是一个东亚特有属, 包含贡山九子母D. vulgaris Buch.-Ham. ex D. Don和羊角天麻D. delavayi (Baill.) Baill.两种,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有关九子母属的系统位置长期存在争议,不同的学者曾将其归入漆树科Anacardi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和九子母科Podoac...
基于两个叶绿体基因(matK和rbcL)和一个核糖体基因(18S rDNA)的序列分析, 对代表了基部被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主要谱系分支的86科126属151种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58科86属101种)进行了系统演化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胡椒目Piperales、樟目Laurales、木兰目Magnoliales和林仙目Canellales构成的真木兰类复合群是单子叶植物的姐妹群。单子叶植物的单系...
关于石杉科Huperziaceae植物的分类, 一直存在一些争议。在旧的分类体系中石杉科植物被包含在一个混合的石松科Lycopodiaceae和多谱系的石松属Lycopodium中。本文利用叶绿体rbcL基因和psbA-trnH基因间区序列探讨石杉科植物的系统位置及石杉科内部的分类关系, 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对自测序列结合由GenBank下载的rbcL及psbA-trnH基因间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
运用MEGA2和MrBayes 3.0b4软件包对105种鳞毛蕨类及近缘植物(其中新测定36种)的叶绿体DNA rbcL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探讨了其主要分类群(属级水平)的系统演化关系。用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 结果显示: (1)秦仁昌系统所定义的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除了拟贯众属Cyclopeltis外, 均包含在两个单系群之中, 支...
篦齿蕨属Metapolypodium Ching是亚洲大陆特有植物, 仅含篦齿蕨Metapolypodium manmeiense (Christ) Ching 1种,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其邻近地区, 其系统位置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用叶绿体rbcL和rps4-trnS区序列探讨篦齿蕨属的系统位置。我们对篦齿蕨及其近缘类群的叶绿体rbcL和rps4-trn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用最大...
云南铁角蕨Asplenium yunnanense与泸山铁角蕨Asplenium lushanense的分类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云南铁角蕨与泸山铁角蕨及近缘类群的叶绿体rbcL基因和 trnL-F、rps4-trnS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并与已经发表的铁角蕨属植物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云南铁角蕨与泸山铁角蕨的rbcL基因和trnL-F、rps4-trnS基因间隔区序...
为了探讨单室茱萸属Mastixia的系统位置,本文对八蕊单室茱萸(Mastixia euonymoides)、云南单室茱萸(Mpentandra subsp.chinensis)及近缘物种云南紫树(Nyssa yunnanensis)和毛八角枫(Alangium kurzii)的cpDNA中编码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大亚基的rbcL基因序列进行了双脱氧测定。通过对这些序列与广义山茱萸科Co...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在分类关系上非常复杂,存在不少混乱.目前关于它们的分类学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学和同工酶水平,而基因水平上的报道很少.我们对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部分rbcL基因片段(1137bp)进行了测序比较,以期探讨rbcL基因能否用于研究甘蔗属及其近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序列比较显示rbcL基因在甘蔗属和近缘属种间的变异极低,一些来自不同属的个体序列完全一致,而某些同属内不同种个体却略有差异.这...
摘要杂交籼稻(珍汕97B)的叶绿体DNA克隆到pBR322载体上后,从克隆库中重筛选出含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基因(rbcL)的重组子(19.3kb),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 析了这个重组质粒并制作了完整的物理图谱,rbcL基因被定位在这个物理图谱上。
摘要对烟草(Nicotiana tobacum)rbcL 转录单位3′端前后相连的2个逆向重复序列作系统删 减并单独将此2个序列分开。在原核体系中考察这些缺失予的转录物,结果表明,成熟rbcL mRNA的积累依赖于3′端的大逆向重复序列及未翻译区的一段序列。 将带有逆向重复序列的片段插入菠菜rbcL启动子及苏氨酸终止子之间,大肠杆菌的RNA 多聚酶读过rbcL3′端的逆向重复序列而全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