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 北京大学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1.723 秒)
向宽辉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病毒感染和致病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2021年5月23日,“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本届学术论坛共有10位生物交叉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作报告。近300位师生在阳光厅聆听报告,逾55万观众通过北京大学官方抖音、快手、B站、腾讯视频号、百度百家号观看论坛现场直播。
2020年12月16日,应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邀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毅老师于生命科学学院一栋报告厅以“水稻抗病毒研究”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杨崇林教授主持。
近期,我院周德敏/肖苏龙课题组应邀在药物化学领域权威刊物J. Med. Chem. 上发表题为“Triterpenoid-Mediated Manipulation of Virus-Host Recognition: Is the Time Ripe for Viral Inhibitors from Nature?”的展望(perspective),该综述已于2020年11月17日在线发表,博...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截至4月8日,全球已累计确诊近134万例,死亡超7万,对人类生存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而感染者除了典型的肺炎等呼吸系统症状外,还伴随多组织多器官的其它多种症状,其原因很可能是存在其它病原体的共感染或继发感染。确定共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对于对症治疗和用药指导尤为重要。但是...
2020年2月12日,武汉大学张元珍、侯炜及北京大学杨慧霞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在线发表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auterine vertical 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COVID-19 infection in nine pregnant women: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2019年5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高福课题组、北京儿童医院谢正德课题组合作,在Cell发表了题为“Human neonatal Fc receptor is the cellular uncoating receptor for Enterovirus B”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新生儿Fc受体蛋白(FcRn)是B族肠道病毒的脱衣壳受体,并阐述了FcRn介导病毒入侵...
鲁凤民,男,1963 年出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微生物学会常委、北京市医学病毒学会委员、中国生物技术协会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病原微生物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生物学通报》、《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国际遗传杂志》等多个学术期刊的常务编委或编委。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肿瘤等相关研究在病毒因素、宿主遗传因素在肝癌等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以及慢...
最近,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Antony K. Chen)实验室利用超高分辨率技术揭示了HIV病毒颗粒的组装机制。该研究成果以以自由投稿(DIRECT SUBMISSION)形式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题目为“Roles of Gag-RNA interactions in HIV-1 virus assembly deciphered by single-molecule...
2016年12月2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刊登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张礼和院士课题组题为“Gener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as Live but Replication-Incompetent Virus Vaccines”(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苗)的突破性研究进展。鉴于该成果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的重...
2016年2月25日,科技部在北京公布“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结果,并对成果进行专家解读。十大进展为: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理论预言并实验验证外尔半金属的存在;揭示埃博拉病毒演化及遗传多样性特征;实现对反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探测到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发现东亚最早的现代人化石;揭示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调控特征;解析细胞炎性坏死的关键分子机制...
多价效应(multivalent effect)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能够增加配体与受体之间结合的强度与特异性,尤其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早期阶段。流感病毒就是借助于其表面的血凝素(HA)蛋白三聚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SA)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从而感染宿主细胞。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教授、张礼和院士研究团队在抗RNA病毒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相关成果连续发表在药物化学学科的代表性杂志上。
彭宜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研究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等。
2014年1月22日上午,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政楼四层会议室召开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结题验收会,会议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柯杨教授承担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癌病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结题验收评估,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江南副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焕萍院长助理、项目组蔡红教授及5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基金委刘铭铬老师和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