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草原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257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研究组基于我国北方温性草原通量观测网络通量数据集(12个站点,82个站年),对比了不同草原类型能量通量及其分配的季节变化特征,量化了气候和植被因子(尤其是植被结构和生理)对能量分配过程的调控路径及相对贡献。研究表明,我国北方不同草原类型净辐射、潜热、感热和地表热通量均呈现单峰型季节格局,随植被物候发育,能量分配由感热分配为主转为潜热分配为主。气候和植被因子共同调控能量通量...
草原作为巨大的碳库,贡献了全球碳储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近90%的碳储存在土壤中。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草原碳交换表现出剧烈的年际波动,成为主导全球陆地碳汇年际变异的主要区域。剧烈的年际波动和土壤碳通量的不确定性,导致草原碳汇功能评估一直存在巨大争议。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温带草原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因此,在“双碳”背景下,准确量...
2023年11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植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植物标委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植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2023年年会。我园黎斌研究员参加了该次会议,并被聘为第一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植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本次会议由植物标委会秘书长董晖主持,植物标委会近40位委员参加了会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黄发强一级巡视员、野生动植物保护...
中科院植物所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对象,持续关注当地畜牧业发展,发现近十年来牧户的畜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本地牛逐渐被外来品种牛及其与本地牛无序杂交繁育的后代所取代,当前畜群适应性较差,牧民不得不频繁使用ML(每年至少2次)。为了探明ML应用对粪甲虫的影响,研究人员基于野外控制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对比研究了2010年和2020年的粪甲虫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十年...
极端干旱对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不仅存在于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期间,还可能产生遗留效应,持续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揭示极端干旱的遗留效应及其驱动机制,对于认识和预测极端干旱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草原生产和生态功能维持与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管理的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结果揭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中美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极端干旱的响应机制研究(SQ2022YFE010894)”获得资助。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2年集中受理期项目评审结果公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草地生态遥感创新团队闫玉春研究员牵头申报的“风滚植物风滚体的形成与传播机制及其对退化草原的修复作用”重点基金项目获得资助。
草原是陆地表面与森林、农田一样的重要绿色覆被,草原的变化关系着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的改变、人们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的变化及生态安全。温性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是植物种类最丰富、景观最华丽、生产力最高、自然条件最优越的一类草原生态系统类型,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干扰及其变化规律、可持续管理等重大科学问题,将为建立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模式、维护生态平衡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
白永飞,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98至2000年在中科院植物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留所工作, 2004至2006年先后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0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 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近年来, 主持"973"项目...
2022年4月19-21日,国际植被科学协会欧亚草原分会与内蒙古大学等共同组织的“亚洲草原会议”在线上成功举办。会议以亚洲草原生态和保护为主题,围绕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提升、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展开交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振英研究组等研究人员合作开展地上下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该研究在对中国北方半干旱区草原进行连续两年1700公里样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叶、茎性状来刻画植物功能多样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量化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以及真菌中的病原真菌、腐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多样性。研究发现植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土壤真菌多样性存在较强的耦...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适应于“以火为驱动因子的干热稀树草原-防火型森林”混合植被的生长和相互交替。目前云南省内只有干旱山谷的干热稀树草原得到了关注和认可,而其余干热稀树草原因被误判为森林而无法得到适当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禁火政策,被熄灭的自然林火可能导致木本植物入侵,使得植被类型向森林状态转变,从而造成干热稀树草原植被的丧失。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白文明研究组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常见的32种植物为研究对象,从根系解剖结构的角度揭示了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根系结构与功能随根级的变化规律以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系吸收和传输的权衡策略。研究发现,单子叶植物根系的所有根级都存在皮层和菌根侵染,而随着根级的升高,内皮层的细胞壁加厚程度和中柱的比例升高,这表明单子叶植物整个根系都具有吸收功能,且随着根级升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我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领域学术交流水平,2021年12月10日,由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内蒙古科协、内蒙古大学共同主办,由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土壤与植物营养系承办的2021中荷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State Forest Administration for Desert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由沙漠治理学院建设管理,是以干旱区荒漠研究为特色,以荒漠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制、优良种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为研究重点的综合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