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量子光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量子光学 测量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928 秒)
2022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光学及应用课题组在亚散粒噪声精密测量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Tolerance enhancement of inefficient detection and frequency detuning by non-perfect phase-sensitive amplification in bro...
2022年8月30日,精密测量院黄学人研究团队联合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简称武汉量子院)在国内首台基于量子逻辑技术的铝离子光钟原理样机的研制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其不确定度达到7.9×10-18。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8月30日发表在学术期刊《THE EUROPEANPHYSICAL JOURNAL D》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这项成果不仅实现了将MDI-QKD从光纤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间信道的突破,也开启了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基于远距离量子干涉的更复杂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可能。《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德国、意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论物理学者合作,在光子系统中首次实验使用纠缠集体测量(entangled collective measurement)将量子比特热力学系统中投影测量的反作用(back action)降至最小。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11月16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MarlanScully、德国维尔兹堡大学SvenHofling等合作,在同时具备高纯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单光子源器件上观察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测量奠定了基础。论文以“编辑推荐”形式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冷原子物理研究团队在冷原子温度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实验中展示了原子内态几乎无损的冷原子温度快速测量方法,相关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冷原子物理研究团队在冷原子温度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实验中展示了原子内态几乎无损的冷原子温度快速测量方法,相关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9日发布公报称,首次成功对反氢原子能量结构中的某些量子效应展开测量测量结果与“正常”氢效应的理论预测相符,为今后更精确地测量这类量子效应和其他基本量铺平了道路。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在量子行走中直接测量拓扑不变量:该团队李传锋、韩永建、许小冶等人提出基于时间复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学量子行走实验系统,并基于该系统首次直接测量具有手征对称性的量子行走中的体拓扑不变量。该成果6月26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行走是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理论上已经证明基于该模型可以实现普适的量子计算。尽管目前已有多种实现量子行走的物理系统,但如何提...
针对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测量的双光路实验装置,当次级衍射光通过孔径光阑由探测器接收时,为保证测量精度提出了测量衍射效率的修正公式。针对所研制的含有衍射光学元件的折衍射混合成像光学系统,选取可见光波段中的3个激光波长,当衍射面上入射角度为12°时对该衍射光学元件进行了衍射效率的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由于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和斜入射时遮挡效应的影响,实际测得的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比理论计...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自旋压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周正威等在单个光学微腔中利用相位锁定技术,提出了产生双轴自旋压缩态的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2月2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18, 083604 (2017)]。自旋压缩态是量子测量领域一类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精密测量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自旋压缩态主要有两类——单轴自旋压缩态和...
加拿大物理学家们首次利用量子力学克服了测量科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新开发的多探测器方法可测量出纠缠态的光子,实验装置使用光纤带收集光子并将其发送到由11个探测器组成的阵列。此项研究为使用量子纠缠态开发下一代超精密测量技术铺平了道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与量子弱测量理论奠基人之一——以色列教授Vaidman的研究组合作,日前开发出新型量子弱测量技术,首次利用廉价的商用发光二极管白光源实现量子高精密测量,时间测量的精度达到阿秒量级(1阿秒=10-18 秒),相应距离的测量精度达到0.1 纳米,即可以分辨出一个原子大小的位置移动。同时,探测装置简单实用且性能稳定,不受环境消相干的影响。研究成果日前发...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与量子弱测量理论奠基人之一以色列的Vaidman教授研究组合作,开发出新型的弱测量技术,首次利用廉价的商用发光二极管白光源实现时间延迟的高精密测量,精度达到阿秒量级。探测装置简单实用且性能稳定,不受消相干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19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本成果将为量子技术走向实用化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常见的两类量子交互干涉实验,Young 氏双缝干涉和超低强度长时间曝光量子交互结果显示出的明显波动统计分布特性,本文基于另一种经典概率测量模型Bayes统计依据的条件概率方法,提出条件概率变值测量模型,建立了测量模拟方法,给出了不同参量的测量公式,并对相关的重要条件进行描述.通过2个具体例子按每个函数形成四组16个直方图统计分布进行比较,对给定例子中的重要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同步/异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