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物理学 长脉冲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47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大功率离子源稳定长脉冲运行方法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控制大厅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实现的最长时间高温等离子体运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性束注入研究室离子源发展组科研人员在射频离子源测试平台上,实现了35千瓦条件下1000秒(35kW@1000s)稳定的射频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射频离子源准稳态运行。长脉冲(稳态)运行射频离子源是大功率中性束系统研制的关键方向之一。离子源发展组在射频等离子体放电和射频功率沉积方面进行了诸多的物理和实验研究,通过射频功率馈入和射频驱动的结...
长脉冲(稳态)运行射频离子源是大功率中性束系统研制的关键方向之一。离子源发展组在射频等离子体放电和射频功率沉积方面进行了诸多的物理和实验研究,通过射频功率馈入和射频驱动的结构优化,实现了射频功率承载部件的主动冷却,满足长脉冲运行需求。通过数月的射频离子源调试实验,在射频离子源测试平台上实现了35kW@1000s稳定的射频等离子体放电,千秒量级射频离子源的研制成功为长脉冲中性束注入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基...
近日,等离子体所中性束注入研究室离子源发展组科研人员在射频离子源测试平台上,实现了35千瓦条件下1000秒(35kW@1000s)稳定的射频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射频离子源准稳态运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国盛课题组在研究EAST装置长脉冲高约束模式放电条件下的边界局域模线性不稳定性方面取得进展,相关内容由博士生王一丰等人以Stability analysis of ELMs in long-pulse discharges with ELITE code on EAST tokamak 为题发表在核聚变领域期刊Plasma Phys. C...
近日,等离子体所徐国盛研究员课题组在研究EAST装置长脉冲高约束模式放电条件下的边界局域模线性不稳定性方面取得进展,相关内容由博士生王一丰等人发表在核聚变领域期刊Plasma Phys. Control. Fusion上[Y. F. Wang, et 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ELMs in long-pulse discharges with ELITE code on...
近期,在首席科学家高翔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TER专项“长脉冲H模的实现及相关机理研究”项目组在EAST高归一化比压长脉冲H模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已经发表在2017年度国际期刊《核聚变》(X.Gao et al., Nuclear Fusion, 2017 (57) 056021)上。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2012年实验中获得了超过30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式”(H模)等离子体,创造了新的“H模”长度世界纪录。为了解释维持长脉冲“H模”的机理,徐国盛研究员带领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他们在“H模”等离子体边界观察到一种新的静电准相干模,并首次获得准相干模排出粒子和热的直接实验证据。相关成果最近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
记者2013年1月5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被媒体称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EAST)项目又获得重大进展,东方超环中性束注入系统实现100秒长脉冲中性束。据悉,此轮实验获得的长脉冲中性束引出,在中国国内尚属首次,标志着中国在中性束注入加热研究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介绍,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国家发改委大科学工程“东方超环”(EAST)辅助加热工程项目的中性束...
向飞等利用FLTD技术路线,采取初级整形、直接驱动负载的方法成功研制了四模块LTD高功率长脉冲发生器,其电子束功率达数GW,重复频率25 Hz,波形上升时间约40 ns,脉冲宽度约160 ns,其先进的技术指标表明高效率、紧凑型、模块化和高功率的重复频率的长脉冲微波驱动源完全可以实现。
用锥形腔量热式激光能量计,测量了在不同脉冲宽度条件下,脉冲激光能量和激光吸收腔温升之间的关系,并用传统的方法得到不同激光能量对应的温升,并按照有关公式计算得到激光能量,结果表明实际激光能量和按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激光能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于热辐射、热传导影响,得出锥形吸收腔时间温度曲线关系的数学模型;用该数学模型对测量得到温度时间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拟合曲线和实际曲线非常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