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动物进化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135 秒)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开放大学研究人员认为,陆地上第一批大型捕食者的进化成功是由它们作为杀手的需要驱动的。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经历气候变暖,过去50年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中国鸟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共有鸟类700多种,约占中国鸟类总种数的一半。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促进了高原鸟类特有种的形成,大大提高了高原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相较于其他区域,青藏高原鸟类不仅多样化程度高,受胁鸟类...
哺乳动物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的结构和组成成分对维持肺气体交换和机体免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异常和结构变化与高原肺水肿、各类呼吸综合症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是维持高原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物种,广泛分布在海拔3200-5200m的高寒草甸和草原,其生境...
草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30-40%,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又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然而,以往对草地承载力的研究大多只考虑家畜,而忽略了野生动物。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天然牧场。2022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生动物数量稳步增加,引发了人们对草地超载的担忧。草地超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
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 ) 是鹿科(Cervidae)白唇鹿属(Przewalskium)下的唯一物种,仅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特化种。为逐步恢复野生白唇鹿种群数量并维持鹿茸的可持续利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白唇鹿被人工养殖。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人们发现部分圈养个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其具体表现为潜在病原体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减少,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学研究组因研究需要拟招聘博士后人员2-3名。课题组长期从事鱼类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 1)鱼类进化生物学2)鱼类基因组学3)鱼类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科学院的多项科研项目。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英国科学家提供了迄今为止哺乳动物进化的最详细时间表,证实现代胎盘哺乳动物群体起源于“恐龙大灭绝”之后。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马麝(M. chrysogaster)是全球濒危物种,为减少野外麝科动物被捕杀的压力并可持续利用天然麝香资源,进而促进野生麝有效保护和种群恢复,1958年开始我国相继开展了林麝、马麝等麝科动物的人工饲养和繁殖研究。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养殖数量逐年上升,也发现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肠道疾病是限制麝科动物人工养殖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微环境...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马麝(M. chrysogaster)是全球濒危物种,为减少野外麝科动物被捕杀的压力并可持续利用天然麝香资源,进而促进野生麝有效保护和种群恢复,1958年开始我国相继开展了林麝、马麝等麝科动物的人工饲养和繁殖研究。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养殖数量逐年上升,也发现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肠道疾病是限制麝科动物人工养殖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微环境...
肠道微生物伴随宿主进化并与动物胃肠道构成了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宿主食物降解、营养吸收、免疫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对宿主健康至关重要;同时,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受到宿主遗传背景、年龄、消化道不同部位等内在因素以及食物组成、地理环境、季节等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甘肃鼢鼠(E. cansus)属于两种典型的地下啮齿类近缘物种,然而两物种间胃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
脾脏是最大的次级淋巴器官,也是应激性红细胞生成的主要部位。机体在缺氧过程中会引发红细胞扩张,而应激性红细胞生成是适应这一过程的重要机制。缺氧和免疫反应是相互关联的,炎症因子又可以触发红细胞生成。当前,人们对在缺氧过程中应激性红细胞生成的潜在机制和脾脏免疫反应的理解并不充分,对缺氧期间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采用时间序列转录组对缺氧暴露第0、1、3、5、7 和 13...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是以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为主的科学院A类优秀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动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动物进化与适应、动物资源与转化应用等。根据院实验室战略布局和研究所科研发展规划,为促进动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重点实验室设立博士后长期招聘计划,待遇优渥,欢迎致力于科研创新的青年才俊加入。
2021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在动物研究所召开了2021年联合学术年会。因疫情防控要求,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副主任魏辅文院士,以及来自全国的20余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副所长(主持工作)、乔格侠副所长以及财务资产部周阳部长、研究生部熊勤部长、园...
动物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在宿主的免疫、营养代谢、能量获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宿主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丰度易受到饮食、年龄、性别、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海拔高,环境严酷,植物生长季短,食草动物面临食物短缺等诸多威胁,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可以用来监测和分析宿主的生存现状及适应机制,可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及适应性进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及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完成的题为“一个寒武纪早期管居叶足动物”的科研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揭秘了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火把虫实际上是一种为了适应底栖管居生活而丢失了身体后部腿肢的叶足动物,这也是动物进化史中出现组织器官适应性退化消失的最早的例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