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中国语言 对话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语言学研究的传统偏重于书面语(即written-language bias“书面语偏向”,参看Linell,2005),研究主要使用内省或书面语料,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流于观感,难免片面失当。事实上,汉语语言学研究具有注重口语、注重用法的传统。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Chao,1968)就以北京口语为材料,专门研究了汉语口语的句法,提出“汉语的主语和谓语就是话题与说明”、“主语的本质就是问话,谓语的...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举办了第65期“丝路茶坊”暨“丝绸之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学术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协调人景峰博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UNESCO”)巴黎总部,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带来了关于UNESCO在丝路遗产认知、保护以及在全球丝路学研究引领方面深入、全面的论述。
2019年11月2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承办的北京大学2019年“黉门对话——多语种的习得研究”专家主题论坛在方李邦琴楼B101报告厅举行。剑桥大学袁博平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伟教授、北京大学邓丹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北京大学孔令跃副教授等五位长期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耕耘的国内外学者应邀进行主题报告。在主题报告后的黉门小课堂中,与会代表和报告嘉宾进行了学术讨论...
2019年10月27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学对话诺贝尔文学——首届观音山国际文学与生态文化座谈会在东莞举行。法国著名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先生和夫人热米娅女士,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先生,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中国文学对话诺贝尔文学组委会主席黄淦波先生,著名作家、文学活动家、中外作家交流营组委会、中国文学对话诺贝尔文学...
2019年10月19日,国际东方美学研究会主办,湖北大学文学院与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第九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与对话”在湖北大学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20余名知名专家与60余名国内学者,围绕“交流与对话”的大会主题,开展东方美学等相关论题的交流与对话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中俄建交七十周年之际,10月2日—3日,四川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中俄文化研究中心于莫斯科举行了第四届“中国与俄罗斯:文化对话”论坛。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谢·弗·乌亚纳耶夫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中俄建交七十周年之际,举行中俄文化对话论坛,这是推进双方学术合作的一个典范。远东所对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重要科研项目研究给以大力支持。...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10月2日—3日,四川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中俄文化研究中心于莫斯科举行了第四届“中国与俄罗斯:文化对话”论坛,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我院刘亚丁教授参加论坛并与俄方专家正式启动四川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共同研究项目“中俄传统文化关键词比较研究”。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谢·弗·乌亚纳耶夫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
“中国学的国际对话:方法与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2016年5月7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黉门对话“汉语哲学”专家主题论坛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举行。此次“汉语哲学”专家主题论坛为北京大学黉门对话总第15期,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组织和召集。对话主讲有清华大学哲学系王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林合教授、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林远泽教授和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蒋运鹏助教授,对话嘉宾有清华大学法学院...
“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是北京大学为创新研究生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术思想对话,启迪科学精神而设立的一种创新性互动式学术活动的组织形式。本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每年举办5-10期,每期确定人文、科技、文化领域内的某一主题,以对话式的专家主题论坛为基本组织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嘉宾,参与对话交流和互动研讨,引导研究生对学术和理想的思考、对科学和人文的探讨、对国家和社...
近日,由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山东省语委办、山东省语言学会、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联合主办,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协办的首届“两岸四地语言问题名家对话”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科学会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语言组组长江蓝生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前会长、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香港岭南大学汉语教育与测试中文前主任田小琳教授,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汇分会主...
通过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骚动的香巴拉》和“边界写作”的命名者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们》的比较研究,本文在主题、体裁和语言上对“边界写作”乃至“第三空间”勾画出一个简要的轮廓。从“边界写作”的主题和美学特征来看,它们都表现出了家国文化和宿主文化之间的冲突、对话与调和的过程。从身份政治的角度说,它们在阶级、种族、性别方面表现出了与主流文化完全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