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多元文化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212 秒)
2019年12月28日至12月29日,由陕西价值哲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现代性、多元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2019年年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乔欣欣博士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王景华博士应邀参会,并分别向会议提交了论文——《清末民初中国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变迁》《社会思潮多样化背景下社会真理生成和发展路...
新的世纪,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在中国迅速发展。截止2018年12月,全国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已达44.05万人,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33.24万,社会工作师10.72万。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服务网络日益拓展,专业实践逐步深化。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视为社会工作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对话的一个典型样本,伴随着全球社会工作事业的纵深发展,不同文化...
批判性的文化研究使人们能够剖析当代媒体文化产品,从而获得应对文化环境的能力。近年来,文化研究已经开创了社会文化研究的一整套方法,主要包括文化的生产与政治经济学分析、文化的文本分析、文化的受众与接受分析等。这种多元的方法从媒体文化文本中分析生产、阶级、民族、种族、性别、国籍与意识形态等维度,并研究它们对受众接受文化时产生的影响。媒体文化效应的多样性与争议性要求文化研究运用批判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与多视...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族群的跨国迁移,也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移民族群与移居国主流族群的社会问题。移民因语言、宗教、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差异,使他们一方面既想积极融入移居国文化并产生移居国的国家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但另一方面又往往因为族裔散居体验,导致他们内转的族裔认同和文化认同,由此便形成了居于两种或多种文化之间的移民流散文化。移民流散文化作为少数族群文化较能体现出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的矛盾和...
多元文化主義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對差異的強調。在多元文化主義思想家看來,自由主義的一個特點就是將自由與差異對立起來。實際上,自由不應該脫離差異,而應該包括差異,無視差異是一種文化帝國主義的表現。正如多元文化主義代表人物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瑪莉•楊指出的:“在一個團體劃分的社會中,正義需要的是團體的社會平等、相互承認和團體差異的肯定。”在這方面,以往的自由主義無視團體,而是預先設定了一種普遍...
多元文化主义只是当代的产物,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西方国家及其政治文化中,更多盛行的是一元文化主义。具体而言,古代社会强调的是对永恒的自然法的追求;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具有无上的权威;到了近代,理性主义文化在西方思想文化中具有了主导地位。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西方国家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各种思潮和思想价值汇集,但由于帝国主义时代的本性决定了在西方文化中,追求文化的同质化和西方文化中心论占据优势地位。战...
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如果其理论永远原封不动,那就不能为今天所用,更不能为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接受和利用。因此,首先要使音乐人类学现代化,为当今人们所了解。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从其发展历史来看,音乐人类学是文化对话与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音乐人类学研究人,研究人类的音乐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面前,音乐可以使人相互沟通。反过来,音乐人类学...
多元文化论是在人类面临诸多生存威胁的语境中逐步得到特别强调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乃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保护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不仅是文学建设问题,而且是关涉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在保护和研究民族文学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警觉和尽力消除文化偏见和文化歧视。
多元文化的和谐内涵     多元文化  和谐内涵       2012/8/23
傣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均有傣族分布。随着古代的百越民族的分化和南迁,最终定居云南的傣族人口只有百余万,最为聚居的是西双版纳,人口大约为40万。他们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了自己的原始宗教文化、崇拜祖先文化和南传佛教等多元文化,而在诸多的文化内涵中,充满着包容、和美、和谐的思想。
2007年7月13日,“21世纪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未来”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举行。来自加拿大政策研究所(Policy Research Initiative)的骆菁(Jean L. Kunz)博士为与会者作了主题演讲报告。
这里说的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是指那些具有文化遗产意义的民俗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颁布的《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强调了无形文化遗产传承的悠久性,与历史发展的互动性,也就是说它保持着自身的活态;同时它还具有普遍的文化认同性,以及助兴多样性文化追求的创造能力。从这个视角我们判断节日不是根据其名目,而是根据其性质。具有这种无形文化遗产性质的节日,我们都可以看作民族传统节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