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非局域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268 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张超等人与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验证了星形量子网络中的全网络非局域性。该成果4月1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张超等人与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验证了星形量子网络中的全网络非局域性。该成果20023年4月1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等人与西班牙理论物理学家合作,实验验证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随机性(LOSR, Local operation and shared randomness)理论框架下的真多体非局域性,结果表明用两体或三体非局域关联无法解释自然界产生的所有关联。该成果2022年10月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非局域量子网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奥地利Armin Tavakoli博士等人合作,使用超纠缠实现基于对称联合测量(symmetric joint measurements)的纠缠交换,并研究双局域贝尔不等式(Bilocal Bell inequality)和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Full network nonlocality)。该成...
物理学家布洛赫(F. Bloch, 1905-1983, Nobel Prize in 1952)早在1930年提出了自旋波及其量子化基元-磁激子(简称磁子)的概念:即磁有序系统的局域扰动可在整个磁有序晶格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开来,随后在1957年被物理学家伯特伦·布罗克豪斯(B. Brockhouse, 1918-2003, Nobel Prize in 1994)采用非弹性中子散射实验所证实。这种...
物理学家布洛赫(F. Bloch, 1905-1983, Nobel Prize in 1952)早在1930年提出了自旋波及其量子化基元-磁激子(简称磁子)的概念:即磁有序系统的局域扰动可在整个磁有序晶格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开来,随后在1957年被物理学家伯特伦·布罗克豪斯(B. Brockhouse, 1918-2003, Nobel Prize in 1994)采用非弹性中子散射实验所证实。这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小冶等人与来自欧洲的理论组合作,通过在量子测量中引入纠缠探针,首次实现了非局域可观测量的冯·诺依曼(von Neumann)测量,并用来实验验证复合系统中有些情形下乘法规则会失效。该研究成果3月15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安正华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陆卫团队等合作,通过采用一种自主研发的、可以检测热电子散粒噪声的红外近场显微镜技术(简称:扫描噪声显微镜技术或SNoiM,参见图1),直接探测GaAs/AlGaAs单晶材料纳米输运沟道中非平衡态电子电流涨落引起的散粒噪声(shot noise),揭示了热电子输运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空间分布信息。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张向东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曾强、王波、李鹏云和导师张向东教授)在实验上首次观测到了高维非局域量子操控(steering)效应,这是对现有量子非局域效应研究的一次重要补充。不仅如此,课题组成员创新地利用空间光调制器上加载动图方式,在高维量子系统中定量引入了可控各向同性噪声,实验上精确验证了高维操控(steering)效应噪声抑制现象的理论预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物...
近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修发贤课题组在拓扑半金属砷化镉纳米片中成功实现手性反常(chiral anomaly)的能谷非局域输运,该结果为外尔半金属中的手性反常现象在实验上提供了首次可靠的定量测量,并给出了手性反常的一个重要参数,能谷散射特征长度。1月9日,相关研究论文“Room-temperature chiral charge pumping in Dirac semimetals”在线发表于...
2016年4月21日,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中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实验实现了单向量子导引(one-way EPR steering),定量揭示了一类非对称性的量子非局域性,标志着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在前期实验实现量子导引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投影测量的单向量子导引。该工作为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纠缠态,并首次验证了六光子的量子非局域性,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23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多光子非局域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态,并首次验证了六光子GHZ(即“非此即彼”型)非局域性。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12月23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物理评论快报》选为编辑推荐论文,论文的第一...
由薛定谔Schrodinger 于1935年阐述的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基本而又最为怪异的现象。
研究了傍轴厄米-椭圆高斯光束在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特性.依据强非局域介质响应函数特征宽度远大于光束束宽,对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进行了近似简化,得到了介质响应函数为椭圆对称情形下的强非局域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分离变量法得到了厄米-椭圆高斯空间光孤子解析解及其形成的条件.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厄米-椭圆高斯空间光孤子阶数的增大,光束束宽增大,介质的非局域程度相对减弱;要获得高阶椭圆高斯空间光孤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