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副词并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本文将副词“并”置于动态的篇章中,分析“并”所在小句与其前后出现小句的关系,当前述小句表原因、猜测或强调时,副词“并”具有强调的功能,是说话人对结果的断言;而当后续小句表原因、结果、补充说明及转折时,副词“并”可以凸显结果信息,有时具有反驳的意味。副词“并”在篇章中还同时具有触发说者心理期待的功能及标示对比焦点的功能。
立场指作者对文中信息或话语参与者的态度、情感、价值判断和责任, 学术写作中恰当的立场表达能够增强语篇的说服力, 有助于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但立场表达一直是学习者学术英语写作的困难, 分析其使用的具体困难、原因和对策有助于产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学习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认知类立场副词, 呈现局限性命题内容时表达的确定性程度相对较高;表达言据性和真实性立场时, 不能充分意识到词汇选择对上下文意义的限制...
第五届“汉语副词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年16日至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70周年华诞的庆典活动之一,本届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共有来自52所高校或学术机构的108位正式代表参加会议并宣读论文,另有200多位学界同仁列席或旁听了本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朱建军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教授、上海...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课件第六章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副词
汉语方言中来源于副词的先行义标记主要有“正”“再”“先”三个。“正”“再”来源于句中副词,其初始的句法结构为“VP1+正/再+VP2”;“先”来源于句末副词,其初始的句法结构为“VP+先”。后来由于语境的影响,这些原本为副词的“正”“再”“先”都逐渐演变为先行义标记。
虚词的义项分合在学界一直存在分歧。研究虚词时,研究者常把句义归为虚词的意义,造成虚词超负。通过语用预设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还”,发现“还”字句都存在一定的预设,具体预设内容一般由语境决定,且整句话表达了与预设相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前人所总结出来的“还”的义项进行再考察,可以发现:那些所谓“还”的义项不过是由具体句式或句义造成的,并非“还”的固有意义,“还”仅用来表达“反预设”之义。这解决了“...
“无怪乎”从跨层结构短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街接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涉及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跨层结构词汇化、分界转移引发附缀化、语境吸收诱发关联化、韵律制约导致零形化以及主观性增强触发主观化等。此外,“无怪乎”与“难怪”“怪不得”等“怪”类副词的功能差异体现为使用频率下降、连词化倾向显著和书面语色彩浓重等三个方面。
副词“还”将焦点项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表示不太可能成立的命题仍然成立。“还”的所谓“减量”和“增量”用法实际上对应其量级含义的不同层次。在实际使用中,“还”所蕴含的量级关系与其主观性和反预期的用法紧密相关。量级含义理论对于这类副词的语义—语用接口现象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汉语学界一般认为副词“只”的语义是“限定范围(和数量)”。但这样的说法似乎不太适合解释“只”的下列用例。
认识类情态副词作用于命题,表达对命题的主观确定程度。但英语中,这类副词却常与DP组合,作用于DP,而非命题。本研究探讨英语“情态副词+DP”结构的合法性条件。研究认为,在“情态副词+DP”的语义解释中,表层的DP实际关联一个命题,这是支撑“情态副词+DP”结构合法的深层语义条件;英语关系从句是“情态副词+DP”成立的句法前提,它在语言使用经济性原则和转喻机制的推动下在表层实现为DP;此外,从语义匹...
本文从形式语义学角度考察副词“净”的语义从而得出一些不同于既往研究的观点。“净”可以看作全称量化副词,它具有内在的排他性特征,并总是右向关联焦点。在此基础上,它可以同时左向关联语义上的复数性成分。“净”可以激发自己的三分结构。仅右向关联时,其三分结构由焦点规则决定;同时左向关联时,其三分结构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由话题规则决定,而第二个层次由焦点规则决定。“净”在语义上要求(a)断言值与候选项...
文章考察现代汉语中的“原委,真相”义名词“究竟”的历史形成,论证现代汉语中的“原委,真相”义名词“究竟”不可能来源于古汉语佛源名词“究竟”或古汉语“尽头”义“究竟”。因为佛源名词“究竟”仅限于佛教语域,其意义“最高境界/最高智慧、根本大法/要旨”与现代汉语名词“究竟”的词义相去较远;“尽头”义“究竟”在汉语史上用例极少。文章从语言表达的省力原则和明晰原则的互动以及“究竟”的“打算”义名词用法的出现...
文章考察现代汉语中的“原委,真相”义名词“究竟”的历史形成,论证现代汉语中的“原委,真相”义名词“究竟”不可能来源于古汉语佛源名词“究竟”或古汉语“尽头”义“究竟”。因为佛源名词“究竟”仅限于佛教语域,其意义“最高境界/最高智慧、根本大法/要旨”与现代汉语名词“究竟”的词义相去较远;“尽头”义“究竟”在汉语史上用例极少。文章从语言表达的省力原则和明晰原则的互动以及“究竟”的“打算”义名词用法的出现...
甲骨文中的范围副词     甲骨文  范围副词       2015/5/11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古汉语语料。它数量多,内容宏富,爲研究上古汉语虚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现代汉语中的各种虚词类别如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在甲骨文中都能找到,由此可见,它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本文所谈的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范围的一类虚词。由于甲骨文词简义奥,不可周知,学者释读,互有异同。这就造成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比如商代甲骨文有没有范围副词,有多少范围副词等问题上,各家意见...
本文针对计算机处理需要,从实际语料出发,较全面地考察了副词“都”的义项区分及判定;分析了表“总括”义的“都”的语义指向的逻辑意义;“都”能指向哪些句法成分,不能指向哪些成分,以及判定“都”的语义指向的一般原则;“都”跟其他状语性成分的位置关系以及“都”形成的状中式 vp 构成“的”字结构的能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