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原子核物理学 核能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13 秒)
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取得关键节点进展。澎湃新闻从生态环境部官网获悉,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日已获得由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许可证。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SOFT Innovation prize)颁奖仪式在斯洛文尼亚举行,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部(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Research & Innovation)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屈丹丹博士颁奖。
主要参与直接暗物质探测实验PandaX项目。完成在PandaX-II上的轴子探测工作。目前为PandaX-4T刻度组副负责人及PandaX-4T试运行副协调人。教育背景:201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工作经历:2018-20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博士后。
高能宇宙线是研究天体粒子起源、加速机制,及银河系星际介质的重要探针。氦核是宇宙线中丰度第二高的核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银河系宇宙线,理论模型显示在“膝”区(3 – 4 PeV)以下,能谱应该服从单一负幂律分布,但近些年,多个宇宙线观测实验发现了在数百GeV/n处存在能谱变硬的现象,这预示着银河系宇宙线可能存在新的起源和加速机制。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时刻经受着来自外太空中高能粒子的轰击,这些粒子包括各种原子核、正负电子、高能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统称为宇宙线。宇宙线被认为起源于超新星爆炸的遗迹或黑洞吸积等极端天体,因而它们也是极端条件下天体环境和物理规律的信使。人类对宇宙线的观测和研究已长达一个世纪,而时至今日,关于宇宙线的起源、加速机制以及它们在宇宙空间中的传播及相互作用等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彻底的解答。宇宙线的数目随能量变化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黄群英/姜志忠课题组在铅基堆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腐蚀领域知名期刊《Corrosion Science》。罗林为第一作者,姜志忠和肖尊奇为共同通讯作者。
2020年11月6-8日,由南华大学、湘潭大学联合主办,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2020年重离子物理与先进核能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等国内院校的40余名专家、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会。衡阳市副市长、南华大学教授龚学余,南华大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于涛,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赵立宏、副院长郑波出席研讨...
近日,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核反应堆智能故障诊断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展了基于状态信息成像技术的核反应堆全范围智能故障诊断新方法研究及系统研发,为核反应堆故障诊断方法提供了新手段。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核能领域期刊Annals of Nuclear Energy。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20年博士生招生简章。
近日,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在金属有机骨架(MOFs)增韧环氧树脂中子屏蔽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氨基官能团修饰的多孔纳米MOFs (UiO-66/UiO-66-NH2)颗粒与环氧树脂(EP)化学共混形成互穿网络,合成了具有优良屏蔽效果和综合力学性能的复合屏蔽材料,建立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行为的关系,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知名期刊Materials Letters上。
2019年4月11日上午,201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召开。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黄群英研究员等人完成的“中国抗中子辐照钢研制”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抗中子辐照钢是先进核能系统的关键结构材料,需满足抗中子辐照、耐高温、耐腐蚀、中子活化残余放射性水平低等特殊要求,是制约先进核能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核安全所长期从事先进核材料研究,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30余家单位,历时...
2018年12月29日,上海市核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包括中科院院士沈文庆、马余刚等3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
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凤麟核能团队抗中子辐照钢综述论文“Recent progress of R&D activities on 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s”入选ESI全球高被引论文。
2018年2月23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吴宜灿团队设计研制的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装置产生的氘氚中子流强达6.4×1012 n/s,为在运同类装置世界第一。中子是核能系统的“灵魂”,中子源是产生、研究、利用中子的必备科学装置,是开展中子物理与辐射安全、先进核能系统关键技术及核技术交叉应用等研究的重要实验平台。团队历时多年...
2015年7月22日至24日,甘肃、四川两省核学会第四届核能与核科学技术报告会在甘肃省张掖市召开。来自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和四所、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中核404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等13个单位的4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