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红树植物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225 秒)
不同红树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差异较大。遥感技术以其大范围、可重复、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红树林遥感识别研究中,但中国主要红树群落分布仍处于空白,主要是因为:红树栖地环境恶劣导致样本难以大量获取、红树协同进化导致不同树种混杂生长、栖地环境多样导致树种及其表型差异。
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宏进化和微进化研究之间一直存在鸿沟。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生态与进化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崭露头角。针对特定类群的多个代表性物种开展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结合计算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在组学层面系统地揭示生命演化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遗传机制,使打破宏进化和微进化之间的壁垒成为可能。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苏华/何子文课题组在国际生态与进...
红树植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应与其根区微域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简称 DOM)密切相关.采用总有机碳 (TOC)分析仪和三维荧光分析法对 5 种主要红树植物建群种的 DOM 浓度和组分进行原位采样与测定.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孔隙水 DOC 的总平 均值分别为 207.87 mg·L -1 、144.51 mg·L -1 .从三维荧光光谱图...
红树林作为海洋三大高生产力生态系统之一,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红树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国际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
红树林作为海洋三大高生产力生态系之一,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红树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国际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 近日获悉,南海海洋所王友绍研究团队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木质素和木栓质在六种红树植物根外皮层中沉积状况、含量与单体成分,并揭示了它们在重金属耐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红树植物往往具有木质化和木栓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根外皮...
在广西防城港市东湾渔洲坪、石角、交东3个样地平行海面方向共设置18条剖面对4种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在沿海滩涂生长带高程测量和群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东湾渔洲坪和交东两个样地的坡度变化较大,分别从-0.37变...
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是我国华南沿海主要红树林造林树种, 在深圳湾引种造林15年后, 在天然红树林和光滩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扩散。为了研究深圳湾红树植物海桑的幼苗扩散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作者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法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内天然扩散的海桑幼苗的密度、高度和盖度及其相关生态因子(包括种间竞争、群落类型、光照、扩散距离与滩面高程)进行了...
红树植物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因适应海岸带和海涂的生长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性。红树林是海岸有重要价值的湿地。论述了红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适应多样性、物候多样性以及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2005—2006年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三种红树植物群落(白骨壤+桐化树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桐花树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白骨壤+桐化树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优势度指数居中,均匀度指数略低于桐花树群落;桐花树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急剧减少,尤其是底内型、底上附着型和穴居型种类减少明显,生物量和栖息...
探索一种用材简单、操作方便、真实性强的观察红树植物桐花树叶片气孔的制片技术, 并利用该技术研究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一氧化氮(NO) 供体硝普钠(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对桐花树气孔开闭的影响, 探讨了NO 调控的气孔运动与外源Ca2 + 的关系以及NO 与H2O2 在调节气孔运动过程中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搅碎法、指甲油印迹法、牛皮胶印迹法三种观察气孔方法中, ...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对红树植物生长的影响,红树植物吸收重金属并在其体内分布以及在这种污染环境下红树植物可能存在的抗性机制。红树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重金属的,进入其体内的重金属除少量分布在叶表面的各种腺体组织中外,主要富集在根部;对吸收到体内的重金属红树植物通过细胞壁沉淀,液泡的区域化等有效方式以降低其毒性;红树植物还可通过渗透作用把重金属排除到体外以减少对自身的毒害;另外,生长在此环境下的红树植物以增强...
从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综述了红树植物的耐盐机理。红树植物具有盐腺、叶片肉质化等形态特征, 通过离子选择性积累、盐分区域化、泌盐和拒盐等机制降低体内的盐分浓度, 积累或合成渗透调节物质(主要是松醇和甘露醇) 来维持渗透平衡, 增强抗氧化系统以清除活性氧。在分子水平上, 红树植物的耐盐能力与参与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关键酶和抗氧化酶等基因的表达相关。
摘要选取半红树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生境(潮间带和陆生)海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潮间带居群的遗传变异水平均高于其陆生居群。潮间带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GST = 0.191)略低于其陆生居群间的遗传分化(GST = 0.218),表明潮间带居群间通过漂...
选择3种红树植物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秋茄(Kandelia candel) 和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每种分别按45%、30%和15%的面积比例种植于滩涂海水养殖塘.种植后连续2年对红树植物进行生态监测.结果表明,海桑增高457.0 cm,基径增加86.1 mm,成活率92.9%;桐花树高、基径分别增长26.1 cm和36.5 m...
根据南海南部巽他陆架上的柱状剖面Sonne 18300, 18302和18323的高分辨率的红树花粉记录, 重建4万年以来巽他陆架的海岸线变迁历史. 研究结果发现氧同位素3期时, 巽他古陆上海平面较低, 古陆部分出露, 出露的陆架上生长了植被, 有较高的花粉浓度, 红树林沿巽他古陆的海岸线分布; 末次冰盛期时海平面下降, 巽他古陆进一步出露, 海岸线的外推使红树林逐渐消失, 先锋植物蕨类植物迅速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