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凝聚态理论 金属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 电介质物理学 晶体学 非晶态物理学 液晶物理学 薄膜物理学 低维物理 表与界面物理学 固体发光 磁学 超导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凝聚态物理学 教授相关记录898条 . 查询时间(3.547 秒)
叶利娟,1987年生,副教授,博士。宜宾学院物理学专业本科学士,重庆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重庆大学物理学专业博士。从事二维功能性纳米材料及其异质结结构的制备,并主要开展其物性及(光)电化学裂解水产氢的研究工作,在ACS Appl.Mater.Interfaces,J.Phys.Chem.C,Appl.Surf.Sci.,Mater.Res.Bull.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在研...
教育背景:2006.03-2009.03 上海交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 博士;2004.09-2006.03 上海交通大学(硕博连读) 硕士;2000.09-2004.06 上海交通大学 学士。
自旋,声子和电子等之间不同相互作用的微妙平衡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宏观量子现象,如巨磁阻,超导,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等。因此,系统研究强关联电子体系中这些不同自由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和进一步调控其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强关联系统中,人们通过化学掺杂、物理压力等外场调控成功抑制了磁有序从而实现了铜基及铁基两大类非常规的高温超导体。另一方面,人们在少数强关联电子系统中(如UMGe (M = Rh, Co),E...
尖晶石结构化合物凭借诸如庞磁阻、巨克尔旋转、磁致伸缩等异常丰富的物理性质吸引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尽管目前已发现了上千种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化合物,但其中仅有CuRh2Se4、CuRh2S4、CuV2S4、Li1+xTi2-xO4、CuCo2S4五种母体材料,Cu1-xZnxIr2S4、Cu(Ir1-xPtx)2Se4电子掺杂材料及MgTi2O4薄膜材料表现出超导电性。CuIr2S4化合物在230 K...
近日,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座教授、宁波大学崔田教授和吉林大学段德芳教授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化学预压缩”理论,在高压超导氢化物的理论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Design Principles for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with Hydrogen-Based Alloy Backbone at Moderate Pressure”为题,于202...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薛善锋教授和杨文君教授团队在Wiley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JCR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6.806)上发表了题为“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t (RTP)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Dual and Variable RTP Emission, Photo...
主要经历: 2001.09 – 2010.03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09.07 – 2009.10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2010.03 – 2012.09 National institue for Materials Science,日本;2017.11 – 2018.11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美国;2012.09 – 今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工作经历:2019.12至今 中山大学 副教授;2016.08-2019.12 香港理工大学 博士后。教育经历:2011.09-2016.07 北京大学 凝聚态物理 博士,2007.09-2011.06 南京大学 物理学 学士。
沈韩, 职称: 副教授。学位: 博士。毕业学校: 中山大学。
教育经历:博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13.7 导师:褚君浩院士。硕士,凝聚态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10.7 。学士,物理学, 吉林大学, 2007.7。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副教授。1965年2月出生,1990年至1998年在广州师范学院(现广州大学)物理系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1998年至今在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系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曾主讲本科学生的结构与物性、固体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子线路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制备技术、普通物理学等课程,参与编写《普通物理学》教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本人的主要研究工作是...
学科方向: 凝聚态物理 -- 低维物理与表面物理。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低维量子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磁、拓扑性质的调控。在此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研究目标:团队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目标是通过多尺度模拟分析材料的光电响应、激发态弛豫、载流子输运与原子/介观尺度结构之内在联系,并运用该原理设计新型复杂材料以提高能量转换和信息储存传输效率,最终实现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性能电学与光学器件。
工作经历:2020.11-至今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百人计划”副教授;2016.09-2020.10 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合作导师:Prof. Ruqian Wu) Postdoctoral Fellow。教育经历:2011.09-2016.07 复旦大学物理系(导师:龚新高院士) 理论物理 博士;2007.09-2011.07 湖南师范大学 理论物理 ...
教育简历:2003年进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学习;2007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杨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研究生期间主要针对纳米材料在力学作用下缺陷结构演化和强韧性能优化等微纳米物理和力学问题进行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