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 结构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458 秒)
版纳病毒为上世纪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地区首次发现并命名,是光滑型呼肠孤病毒科(Sedoreoviridae)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Seadornavirus)的代表毒种。呼肠孤病毒为无囊膜病毒,编码的结构蛋白往往能够形成具有正二十面体对称性的多层蛋白质衣壳,衣壳内部为致密排布的分节段双链RNA基因组以及用于转录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2024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邓增钦团队完成的题为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ATPase domai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topoisomerase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mBio上。
2023年7月1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熊晓犁、何俊和陈凌课题组在Life Science Alliance期刊上发表题为“Disulfide stabilization reveals conserved dynamic features between SARS-CoV-1 and SARS-CoV-2 spikes”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利用蛋白重组表达技术,引入设计的二硫键对...
爱尔兰科学基金会微生物组研究中心(APC)与英国约克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首个CrAss样噬菌体(crass-like phage,或称crassvirus)结构图谱。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教授张玉忠团队、郭华荣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沈庆涛团队等合作,在白斑综合征病毒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
2022年8月10日,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崔胜研究员团队等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2C Reveals an Unusual Ribonuclease Activity on Single-Stranded RNA”(生...
虫媒黄病毒成员众多,包括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频繁暴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虫媒黄病毒传播方式相近,基因组结构类似,然而其导致的临床表现却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寨卡病毒可高效穿越血胎屏障,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疾病,影响人类生殖安全。2016年南美的寨卡大流行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纺锤形病毒和其他古菌病毒,先后发现了包括四株微小纺锤形病毒(SSV19~22)在内的多个新的古菌病毒,并深入探讨了微小纺锤形病毒的感染过程及关键步骤。解析微小纺锤形病毒结构对于理解病毒组装方式、入侵机制和核酸释放等过程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此类病毒衣壳通常柔性较大,先前获得的冷冻电镜结构的分辨率都很低,难以看清微小纺锤形病毒的真实面貌。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科学家Woese等提出了三域学说,将地球上的生命分为三种形式(或域),即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古菌常见于高温热泉、盐碱湖、厌氧等极端环境。1984年,德国人Zillig等首次从热泉古菌中分离到了病毒,该病毒形态为此前从未见过的纺锤形(60×100nm),宿主是极端嗜酸嗜热古菌─硫化叶菌(Sulfolobus)。这些纺锤形病毒(Sulfolobus spindle-shaped ...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曹晟课题组和胡志红课题组合作,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口服感染因子PIF5的结构特征揭示杆状病毒口服感染过程中分子内相互作用的重要作用》(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 5 (PIF5) Reveals the Essentia...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曹晟研究员和胡志红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 “口服感染因子PIF5的结构特征揭示杆状病毒口服感染过程中分子内相互作用的重要作用”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 5 (PIF5) Reveals th...
新冠病毒持续变异,目前在人群中流行的主要的奥密克戎及其变体,由于其在刺突蛋白(Spike S)上的突变众多,对既往感染者或者疫苗接种者血清的中和抗体产生了严重的免疫逃逸,处于临床阶段的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对Omicron突变株活性也大大降低。因此,亟需开发出新的中和抗体,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提供药物储备。
在真核细胞中,信使RNA加帽现象较为普遍,帽子结构对维持RNA的稳定性以及促进蛋白质翻译至关重要。一些RNA病毒的基因组具有帽子结构,多数RNA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而宿主的加帽体系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某些病毒需要编码加帽酶,拥有自身的加帽体系。如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黄病毒编码的NS3和NS5蛋白都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加帽过程(图A)。与宿主加帽过程类似,黄病毒加帽涉及鸟苷酰转移反应,该反应可将鸟苷...
2022年2月8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尹万超团队与合作单位共同完成的题为“Structures of the Omicron Spike trimer with ACE2 and an anti-Omicron antibody”的最新成果。该研究解析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刺突蛋白,以及分别结合其受体ACE2和广谱抗新冠抗体JM...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联合王祥喜课题组等在新冠病毒原位结构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工作利用冷冻电镜断层重构技术,研究了β-丙内酯灭活的新冠病毒表面spike蛋白的原位结构特征,揭示了其融合后构象状态下纳米级分辨率的精细原位结构,包括跨膜区、融合活性六螺旋区、糖基化位点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