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 新冠病毒相关记录144条 . 查询时间(0.179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奇慧研究团队和高福院士团队在The Lancet Microbe发表题为“The omicron BA.2.86 subvariant as a new serotype of SARS-CoV-2” 的研究论文,对近期出现的多种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发现BA.2.86已经分化为一种新的血清型。该研究为未来针对新冠病毒的多价广谱疫苗和抗体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2024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奇慧研究团队和高福院士团队在The Lancet Microbe 发表题为“The omicron BA.2.86 subvariant as a new serotype of SARS-CoV-2” 的研究论文,对2024年3月7日出现的多种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发现BA.2.86已经分化为一种新的血清型。该研究为未来针对新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创新团队在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入侵细胞机制及其抗病毒药物发现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土贝母苷这一植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和泛丝状病毒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新冠病毒(SARS-CoV-2)大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单克隆抗体(mAbs)是一类重要的治疗SARS-CoV-2感染的药物。然而,SARS-CoV-2的持续进化导致了许多能够逃逸宿主免疫应答的突变体的快速出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类能够识别保守表位、对突变体仍有中和效果的单克隆抗体。
202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课题组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溪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SARS-CoV-2 RNA stabilizes host mRNAs to elicit immunopathogenesis" 的研究论文。
2023年11月21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广州实验室、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发表了基于宿主蛋白酶进行抗新冠病毒药物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of dual pathway inhibitors for SARS-CoV-2 entry”,报...
新冠肺炎(COVID-19)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流行病,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因组序列数量远超其他已知病毒序列的总和。海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对数据的快速整合分析与挖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也在不断发生变异和演化,发展并建立大规模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的自动化整合、实时监测和高风险株系预警的方法平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2023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团队与王奇慧研究团队 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题为“Classification of five SARS-CoV-2 serotypes based on RBD antigenicities” 的研究论文,对新冠病毒的变异株进行了血清分型,为未来针对新冠病毒的多价广谱疫苗和抗体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新冠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
2023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坤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齐建勋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王培毅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桂珍研究员,在PLOS Pathogens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题为Broad protective RBD heterotrimer vaccines neutralize SARS-CoV-2 including...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教授杨海涛/免化所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院士团队与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David D. Ho)院士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合作发表了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ARS-CoV-2 resistance to nirmatrelvir”,揭示了新冠病毒如何利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
新冠病毒SARS-CoV-2导致的全球疫情对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等造成重大影响。尽管已有多种疫苗和小分子药物上市,但病毒突变引起的潜在耐药威胁、现有拟肽类药物稳定性欠佳等仍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自2019年末首次发现新冠病毒(SARS-CoV-2)以来,病毒一直在不断发生突变,形成了包括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在内的一系列突变株。在这些变异株的基因组中,出现了许多可以影响病毒传播力或免疫逃逸力的功能性突变。2023年7月13日研究发现,病毒S基因上的某些突变的发生与免疫压力相关,但对于新冠病毒进化的整体轨迹以及免疫压力对病毒进化的具体贡献仍不清楚。
2023年6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钱朝晖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and deoptimization of codons in SARS-CoV-2 and related implications forvaccine development”的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自新冠病...
低温电子显微镜揭示了VH Ab6抗体片段(红色)如何附着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灰色)上的脆弱部位,以阻止病毒与人类ACE2细胞受体(蓝色)结合。图片来源: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史利南·苏布拉马尼亚姆博士
SARS-CoV-2复制的高效性可维持病毒颗粒的高浓度,这与病毒的快速传播密切相关。此外,感染初期SARS-CoV-2的高效复制,可在短期快速产生超量新生病毒颗粒,导致疫苗免疫过的个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不足以完全中和病毒,这可能是新冠疫苗不能有效阻断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SARS-CoV-2复制的高效性,增加了病毒感染预防、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阐明新冠病毒高效复制的机制至关重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