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结直肠癌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386 秒)
药物耐受是肿瘤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导致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各癌种前列。临床上通常采用单一或多种化疗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但长期化疗容易产生耐药性,是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没有克服肿瘤耐药的有效手段。
2024年1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精准营养与代谢团队陈振夏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iMeta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评估了黑米饮食对结直肠癌发展的健康效用,揭示了黑米饮食发挥功能的潜在机制。该研究强调了全谷物食品的潜在健康优势,强调了黑米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潜在效用。
可变剪接是真核生物在转录后层面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其不仅赋予了基因产物的多样性,而且还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可变剪接取决于剪接因子对pre-mRNA不同剪接位点的选择性识别[1];并且,当前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也参与了对pre-mRNA可变剪接的调控[2]。PTBP1是一种识别嘧啶富集区的RNA结合蛋白,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抑制性的剪接因子;但后续研究表明,PTB...
2023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肿瘤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合作发现一例罕见的同时携带APC和MLH1胚系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并且研究了其肿瘤的体细胞突变特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遗传学领域知名期刊Genes & Diseases。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杨巍维研究员团队、广州大学王雄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全林教授等合作,揭示了代谢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能够行使蛋白磷酸酶的功能,并证明了FBP1介导的IκBα去磷酸化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到关...
2023年1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巍维团队、广州大学教授王雄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李全林等合作,揭示了代谢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能够行使蛋白磷酸酶的功能,并证明了FBP1介导的IκBα去磷酸化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2022年6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陈振夏团队联合武汉大学吴旻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Dynamic chromatin states coupling with key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的论文。该论文报道了AOM(偶氮甲烷)/ DS...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且成为我国第三大、美国第二大死亡原因。《临床肿瘤杂志》“CA”期刊发布的2021年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无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第三,极大地加重了社会负担,因此亟需新的结直肠癌早筛方法和治疗方案用于临床。最近大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密切相关,而肠道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四界微生物组,因此,对于结直肠癌发...
2021年7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苏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杂志发表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 reveals tumor specific innate lymphoid cells associat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癌变途径包括了经典的腺瘤-癌途径,炎-癌途径及de novo途径,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有证据表明结直肠癌可能通过锯齿状途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建议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HPs)、传统锯齿状腺瘤(TSAs)和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3种亚型。锯齿状通路的特征性改变是BRAF基因的突变、CpG岛的广泛甲基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MAPK)信号通路激...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影响及相关机制。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9)、H.pylori感染组(Hp组,n=9)、AOM/DSS诱导组(AOM/DSS组,n=21)和H.pylori感染合并AOM/DSS诱导组(Hp+AOM/DSS组,n=21),分别在AOM/...
2020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曾嵘研究组、吴家睿研究组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张卫研究组联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题为“Integrated Omics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整合系统生物学理论、组学...
探讨粪便SFRP2基因甲基化联合定量免疫便潜血检测对结直肠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消化科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106例结直肠癌,106例进展性腺瘤和106例肠镜正常者,留取粪便标本,同时进行甲基化PCR检测粪便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定量免疫便潜血检测,计算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细菌,此前有研究表明,这种细菌能直接侵入结直肠肿瘤,但关于这种细菌如何导致癌症仍然存在疑问。近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科学家丹尼尔·斯莱德和同事,揭示了具核梭杆菌导致结直肠癌的机制。他们采用一种改良的半乳糖激酶无标记基因缺失方法发现,具核梭杆菌通过Fap2蛋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类结合,以黏附并侵入癌细胞,进而刺激癌细胞释放能诱导癌细胞扩散的细胞因子IL-8和CXCL1。具核...
2020年4月16日,北京大学张泽民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申占龙课题组及美国安进(Amgen)公司Jackson G. Egen、Yu Xin团队,在国际期刊Cell上以Article形式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Analyses Inform Mechanisms of Myeloid-Targeted Therapies in Colon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单细胞水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