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抗癌相关记录81条 . 查询时间(0.116 秒)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徐娟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柑橘重要功能性成分聚甲氧基黄酮(PMFs)的种质特异积累现象,鉴定了PMFs生物合成的关键串联重复OMT基因簇,同时解析了该OMT簇在柑橘亚科中的起源和演化历程,为柑橘果实功能性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基因资源。
2024年3月1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良静教授团队、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主任医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一种肠道菌群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吲哚丙酸,可以增强抗癌药物抗PD-1单抗对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
约30年前,科学家在苔藓虫体内发现了一类独特的抗癌分子,但一直未能在实验室合成这些分子。历经十多年探索,美国科学家将创新性化学策略与最新的小分子结构测定技术相结合,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其中8种抗癌分子。这项研究还有望合成出更多有治疗潜力的新分子。相关论文发表于2024年2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
倍半萜吉玛烯A是吉玛烯家族化合物核心中间体,能够衍生出结构特异、功能多样的类倍半萜物质,以β-榄香烯最具代表性。这些化合物在抗癌、抑菌、抗病毒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生物学特性。传统萜类物质生产依赖于化学合成或植物组织提取,存在产率低、资源浪费的缺点。2023年来,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细胞工厂的高效构建,为化学品的微生物合成提供了新选择。 
2023年10月27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疫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海口顺利举行。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长陆伟、副理事长王瑛等领导专家出席成立大会。大会以无记名等额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第一届专业委员会领导机构。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李井泉教授当选为肿瘤疫苗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李晓玲教授、北京医院马洁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汝昆教授、昆明市延安医院谭晶教授当选为...
2023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宋默识研究团队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Mining of Anticancer Peptides from Gut Metagenome”的封面文章。该研究利用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和抗癌肽(Anticancer peptides,...
沙门氏菌通常会引起食物中毒,但2019年,71岁的加拿大人爱瑞特·巴尔布尔自愿喝下一瓶含有10亿个活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液体,作为对抗胰腺癌的最后手段。当时,胰腺癌已经扩散到她体内其他器官,她只能活几个月。她喝下的沙门氏菌经过了基因改造,可攻击癌细胞,且对身体其他部位的毒性比普通沙门氏菌小。巴尔布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接受化疗的同时尝试沙门氏菌疗法的人,结果显示,她的肿瘤缩小到了原来的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跃虎团队在进行抗癌药物筛选时发现,土沉香花的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白血病、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应用天然产物》期刊。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的科学家们离创造新一代光激活癌症疗法又近了一步。这一疗法通过打开嵌在肿瘤附近的“LED灯”来发挥作用,然后激活生物治疗药物。该疗法将具有高度针对性,比目前最先进的癌症免疫疗法更有效。
泛素化是一种复杂的翻译后修饰(PTM),参与各种细胞过程。因此,为特定泛素链开发有效的粘合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用于调节各种生物过程,并在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在应用。
唇形科黄芩属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为多年生植物,半枝莲全草是中医常用药。《中华肿瘤治疗大成》、《中药大辞典》记载半枝莲有治疗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肝癌的功效。因此,解析半枝莲抗癌物质的代谢途径,挖掘代谢关键基因,对于抗癌药的生物合成及开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俄罗斯萨拉托夫国家研究型大学研制出稳定的量子点外壳,使其能够安全地用于诊断癌症和控制药物剂量。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分析和生物分析化学》杂志上。
根据2022年3月21日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论文,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被称为salinosporamide A(又名马里佐米)的海洋微生物是如何制造出有效抗癌分子的,他们首次了解了激活该分子的酶驱动过程。
我国每年产生各类秸秆约9亿吨、畜禽粪污约38亿吨。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为主的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不仅能促进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有助于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近日,上海市农科院研究人员利用食药两用真菌蛹虫草作为“细胞工厂”,将秸秆和废弃菌渣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抗癌药物喷司他丁,充分验证了利用合成生物学可以实现...
据近期《自然》杂志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实验性药物,该药物可阻止线粒体代谢,使癌细胞缺乏能量而饿死,健康细胞则相对不受伤害。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化学能的结构,而癌细胞基本上只是失去控制的正常细胞,它们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这使线粒体成为抗癌药物研究的主要靶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