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神经生物学 科学家相关记录238条 . 查询时间(0.804 秒)
多动症(ADHD)在儿童中有较高的比例,患者还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给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和家庭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学业、增加发生意外事故风险等。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罗强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3月31日,这一研究...
多动症在儿童中有较高的比例,患者还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给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和家庭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学业、增加发生意外事故风险等。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罗强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3月31日,这一研究成果以《多动...
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我国科学家在治疗神经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成功恢复永久性视力损伤小鼠的视力,同时还基本消除了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疾病症状。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的相关项目资助下,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完成的这项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诱导...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万有与伊鸣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验大鼠的脑中实现特定记忆的精准删除。论文作者之一、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伊鸣表示,此项研究有望为慢性痛、成瘾等以“病理性记忆”为特征的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0年2月27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推移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退化,最后死亡的生理过程;衰老也是一些慢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氏症、癌症、糖尿病最大的...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Hippocampal clock regulates memory retrieval via Dopamine and PKA-induced GluA1 phosphorylation”的文章,发现记忆重现与脑生物钟相关,并在小鼠中鉴定出相关的特异性基因。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天中是不同的,在下午晚些时候至...
匈牙利实验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2019年12月在《科学》发表文章,揭示了神经细胞与大脑免疫细胞之间的新联系。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在脑稳态和神经系统疾病中起作用。当大脑的某个区域受伤时,例如头部受到严重打击或中风缺氧时许多神经元就会受损,有些会立即死亡,有些会缓慢死亡,而另一些一旦恢复营养和氧气就会恢复健康。匈牙利科研人员发现,决定哪些神经细胞会被保存哪些会被清理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受损...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ransplanted interneurons improve memory precis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的文章,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细胞疗法,可以改善记忆力并预防脑外伤后的癫痫发作。成年哺乳动物的大脑具有显著的适应性,但其损伤后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非常有...
近日,发表在Neuron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为开发新型抗抑郁药物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药物可能比目前的药物更快、更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而且副作用更少。该研究方法涉及增加大脑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供应,通过降低抑制谷氨酸释放的受体活性来调节情绪。该研究团队在动物模型中用选择性抑制mGlu2和mGlu3的类药物分子,从而阻止了谷氨酸释放的长期变化。谷氨酸受体位于神经...
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相关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small molecule protects mitochondrial integrity by inhibiting mTOR activity”的研究工作。该团队与清华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分离出一种小分子化合物R6,该化合物不仅能阻止细胞凋亡,还可以保护线粒体的完整性和功能。豆状结构的线粒体是三磷酸腺苷(ATP)的...
听觉不仅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也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定义的五种感官中,介导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的受体基因已被相继确定。但是,声音感知的核心问题——负责听觉转导的离子通道是由哪个基因编码的,一直是个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闫致强团队、服部素之团队与东京大学教授濡木理团队合作,最终确认了TMC1/2为位于耳蜗毛细胞中的真正的听觉转导离子通道,解决了困扰听觉领域近40年的问题...
情绪低落、意志低迷、负能量爆棚,整个人都丧丧的。当你浑身散发着“我很焦虑”的信号时,大脑的化学平衡就已经被打破了。近日,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找到了大脑调节负面情绪的受体。这一发现或将为精神病药物的研发带来新的希望。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我们大脑中数十亿个独立的神经元是如何相互交织在一起,并构建出一个强大的体系,甚至可以击败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所有这些微小的相互作用似乎都与令人不可思议的计算能力的有关。这其中的奥秘一直以来都是个迷。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样一种理论,大脑自身的稳态机制允许其自动调节到一个临界点,以让兴奋程度最大化且不会陷入类似于相变的混乱状态。这种临界假说断言:在这条临界线上,信息处理能力是最大化的。
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症2018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患者。在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预计到2050年,患者数将超过4000万人,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因此,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此前有许多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增加罹患痴呆症风险的因素。有些因素是无法阻止的,如衰老。然而,其他潜在风险因素是有可能避免...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of lifespan by neural excitation and REST”的文章,发现了转录因子REST(RE1-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RE1-沉默转录因子)调节人类寿命的新机制,为延缓衰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